欢迎访问延安红云平台,助力更有力的红色文化传承
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安红云”公众号
我有一本国家发的残疾军人证,上面写着“残疾等级八级”,“残疾性质因公”。每当看到或想到“因公”两个字时,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就会浮现。 上世纪70年代,为响应周恩来总理关于支援陕北老区农村建设的号召,陕...
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比起唐山人民承受的巨大压力微不足道,却让大娘牵心多年。只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此为动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好本职工作,才会不失军人本色,无愧中华军魂。
说起来,这已是48年前的事了。 1974年春天,我当时所在的解放军临潼26医院,组织了一支采药队奔赴华山深处——黄甫峪,采集“狗山药”。这是一种生长在阴冷潮湿林荫树下或石堆缝隙中可做药材的野生植物,主...
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被兰州军区授予光荣称号的“贺兰山战士军乐队”,也以它独特的历史沿革和不懈地为兵服务精神为大家所了解、为广大官兵所称赞。
延安,成为我心目中的圣地,起始于对毛主席朴素的崇拜情感。 延安,在战争岁月走过来的老一辈革命者的心中,是魂之所依、情之所托、根脉所系的乡愁。 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遭遇狂风暴雨还是逆流险境,都仰望宝塔...
人生有过一段戎马军旅岁月,感到无上荣光。而能在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老红军、老八路首长直接领导和培育下工作,更是我的幸运和福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的人,大多都有一种“老红军情结”——他们心中的偶像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而是那些身经百战、功勋显赫、为新中国的建立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晚年继续革命不停步的老红军;涵义颇丰的“老红军精...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