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
2020-12-15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
2020-12-15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为国家担当 对世界尽责
2020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全球性危机,各国人员往来按下了“暂停键”,世界经济增长挂上了“倒车挡”,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人类发展面临空前风险挑战,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同时,国际格局的演进正在提速换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人类社会对健康安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认知更加深刻。
2020-12-15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是要全力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2020-12-14
用“四个铁一般”锻造干部队伍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导向,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阐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用人方针等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推动锻造“四个铁一般”干部队伍,日益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时代强音、思想追求。
2020-12-14
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2020-12-1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2020-12-14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靠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而且将其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十分重要。
2020-12-14
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和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作出的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也是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良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20-12-1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