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再谈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日期:2024-03-07         文章来源:宝鸡市高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         作者:张全省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率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他满怀深情的说,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

65e92829c1488.png

延安宝塔山

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这是因为延安是一本充满理想之书、一本饱含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治军打仗、治国理政经验的智慧之书、一本党带领人民为夺取革命成功不懈奋斗之书、一本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走向全中国的革命胜利之书,而这部厚重的书之所以永远读不完,近来我也作了进一步思考。

延安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1935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在此召开过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党的七大等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策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是全国红色革命旧址数量最大、分布最广、规格最高的地方。据文物部门统计,全市革命旧址共有445处,遍布全市1区11县,仅市区就有168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党中央在延安时留存的重要旧址。这包括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以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延安宝塔、桥儿沟鲁迅艺术文学院(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南泥湾、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银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旧址等遗址。

65e9281aabfdf.png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这些遗址见证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经历的许多重大事件,记录着这里发生的许多传奇故事,包括我们大家熟悉的为了给抗大学员讲课,总结革命经验,在凤凰山的窑洞里,毛泽东写出的哲学名著《实践论》《矛盾论》等,为了给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前进方向,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在杨家岭土窑洞毛泽东在小煤油灯下写成《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特别是《新民主主义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传家瑰宝

延安既是革命的圣地,也是精神的高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频繁进攻与经济封锁,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战胜了种种困难和艰险,让昔日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使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好风尚。

特别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淬炼形成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靠着伟大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延安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力量自此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奋斗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强大精神动力。

65e92851b19c8.png

清凉山

延安革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的精神食粮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做出许多重大决策,解决许多重大事件,会见了许多中外名人,因而发生许多动人故事。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访问苏区的西方记者。1936年7月他冲破国民党政府重重阻挠,绕道西安,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陕北保安。7月16日毛泽东在保安自己住的一个窑洞里会见了他。与他谈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方针问题。随后,毛泽东多次与斯诺谈话,谈及苏维埃政府的对内政策,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关系,联合战线等问题,还应斯诺要求连续几晚与他谈个人历史以及红军长征的经过。回答他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提问。毛泽东坚定的态度、清晰的阐述和鲜明的雄辩,给斯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斯诺眼里“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经过历时四个多月的访问,斯诺对共产党红色中国有了更加深刻认识。1937年10月,斯诺撰写的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主张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一经出版,立即轰动世界,随后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这本著作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许多国际友人、进步青年因为受到这本书的影响,而奔向延安,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

1940年5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来到延安慰劳陕甘宁边区抗战军民。毛泽东在杨家岭用自己菜地里劳动所种的青菜,邻居老大娘知道有远客特地送来的母鸡招待陈嘉庚吃了一顿朴素而难忘的饭。延安之行,共产党领导人民主、平等、清廉与简朴的作风让陈嘉庚深深感动。陈嘉庚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的历史必然。陈嘉庚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5年7月1日,民主人士黄炎培、冷遹、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六位国民政府参政员,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邀请,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住的窑洞里作客,两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其间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周期律?毛泽东庄重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窑洞对”的故事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65e92868c7bcc.png

2020年8月本文作者与全国思政课暑期研修班老师参观南泥湾时合影

1946年8月,蒋介石百万大军正在各个战场上猛烈地进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有美国人撑腰,在物资装备上远胜于共产党,敌强我弱的形势让国内外进步人士担忧延安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敢不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能否击退国民党的强大攻势?面对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毛泽东明确告诉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曾郑重宣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所以,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

延安文艺开创了中国文艺的新方向

1942年5月举行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着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这五个方面展开,深刻阐明了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这两个核心问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文艺思想上奠定了为人民而艺术的文艺精神的基石,深刻影响着中国文艺的发展轨迹。《讲话》之后,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深入群众,创造出了一批脍炙人口,至今仍然广为流传的优秀文艺作品:扎根于农村的乡土小说家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开创了大众化创作的典范,至今仍然充满活力;孙犁《白洋淀纪事》描绘出解放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健康、乐观、淳朴的人性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则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新歌剧《白毛女》和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都成为大众文学经典。

65e92875b1559.png

2020年8月本文作者与全国思政课暑期研修班老师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后合影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这里有伟岸挺拔的宝塔山,滚滚流淌的延河水,万众瞩目的清凉山,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赛江南的南泥湾,还有可亲可敬的延安人民。延安这本书中蕴含的科学的理论、丰富的智慧,无穷的力量。读这本书让人们心明眼亮、灵魂净化,拓宽视野,振奋精神。

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作者为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教授,宝鸡市高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本文刊登在《陕西党史》杂志2024年第1期。)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