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理论探讨 >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 名家解析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日期:2023-10-20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张永奇 张舒

内容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信念之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中国式现代化砥砺初心使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增强斗争动力。然而,延安精神的传承与赓续还存在弘扬主体有待整合、弘扬内容有待优化、弘扬媒介有待拓展等现实问题。从构建合唱式主体格局提升延安精神感召力、创新内容表达形式增强延安精神生命力以及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扩大延安精神影响力等角度着手,能够激发延安精神的强大精神伟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促使红色血脉、红色基因世代赓续绵延。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延安精神;弘扬路径

进入新时代,延安精神以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气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品性和风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激扬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延安精神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秉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那么,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延安精神中的现实问题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安精神的弘扬路径是什么?研究这些重要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挖掘延安精神的思想资源,促进中华民族红色血脉的赓续绵延。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纵深推进的过程。延安精神所涵养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滋养和文化支撑等功能,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政治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路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价值旨归,为中国式现代化确定奋斗基点。

(一)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即政治标识,体现了一个政党的阶级基础、立党宗旨及价值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构成了延安精神的价值内核。毛泽东在勉励抗大学员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延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抗日救国的全民族宗旨,吸引大批革命青年奔赴延安,壮大了党的革命队伍,指引中国朝着光明方向砥砺前行。毛泽东在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时,强调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头脑。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坚定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革命形势斗争中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弘扬延安精神,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筑牢信仰之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风雨泥泞和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拓展中,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用以指导中国实际。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够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从而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瞄准政治方向补钙铸魂。延安时期,正是在坚定且明确的抗战政策引领下,才促使中国的抗日战争走向胜利。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延安精神所涵养的深厚的精神滋养和灵魂哺育功能促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为持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路线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破除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指示化以及苏联经验神圣化等错误观念,探索出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但并未穷尽一切真理,实事求是是其精髓。延安整风运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作斗争,荡涤了党内风气,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仍然是推动工作不断深入的重要法宝。

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际工作,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实事求是是一个探求规律的过程,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掌握实情,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延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极大地激发了全党的生机与活力。2023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陕西要用好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延安时期所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彰显了在特殊时空背景下、特殊场域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弘扬赓续延安精神,要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弘扬延安精神的信度和效度。在面对复杂形势与考验之时,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态度能够真正地深入一线,掌握实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风险挑战,要积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打开事业新天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三)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价值旨归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凝聚起一切人民力量,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领导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构成了延安精神的精髓。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扩展,离不开人民力量的汇聚与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延安精神中所凝结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支撑。不忘本来,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只有依靠人民力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求,才能获得充分的力量之源。反过来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反观西方现代化以资本逻辑为中心,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诉求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因而只能失去民心,导致“大厦将倾”。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教材,有助于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农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建立共同的情感联系,进而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养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式现代化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其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面对当前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以及城乡、区域、不同行业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只有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为中国式现代化确定奋斗基点

延安时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客观形势下,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生产运动的开展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制裁,培养了革命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创业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愈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困难、不惧艰险、艰苦朴素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图强、乐观向上、愚公移山的伟大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所具有的独特光辉,正是在于其以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感召力鼓舞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奋勇拼搏。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弘扬延安精神能够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主动迎接风险和挑战,自立自强,以坚定的自信和底气化解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延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红色血脉,在历史的沉淀中给予中华民族以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力量。独立自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贯穿于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部历史过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纵深推进过程中,外部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不容乐观。因此,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定斗争底气。此外,将延安精神置于红色血脉整体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和红色基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促使红色血脉熔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延安精神中的现实问题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革命先辈在延安时期的丰富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精神不仅凸显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要以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精神主动,锻造了党的革命性。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不断锤炼党性,夯实人民根基,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自觉。同时,延安精神的传承与赓续还存在弘扬主体有待整合、弘扬内容有待优化、弘扬媒介有待拓展等现实问题。厘清这些问题,能够促进延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激发强大动能。

(一)延安精神的弘扬主体有待整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凝聚、传承和赓续红色血脉的过程,人们基于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不断对历史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进行赓续弘扬。马克思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延安精神要动员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壮大弘扬延安精神的主体力量。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制约,导致延安精神的弘扬主体力量薄弱,各主体之间以“独唱式”为主,且专业水准有待提升。

一方面,弘扬延安精神的主体较为单一分散。当前,弘扬延安精神的主体大多为党政机关、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人员等,主体力量略显单薄,尚未形成弘扬延安精神的规模效应。部分社会主体没有参与到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来,从而致使弘扬延安精神的流动性和扩展性受到限制。一是党政机关、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等各主体之间“各自为战”,对于弘扬延安精神的联动协同能力有待提升。二是部分媒体在错误价值观念导向下,为博取流量“眼球”,哗众取宠,歪曲事实,不利于提升延安精神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三是部分社会主体对于延安精神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受到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发展脉络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

另一方面,弘扬延安精神主体的专业水准有待提高。延安精神的弘扬与赓续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否则就会导致对其的片面理解和弘扬。当前,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渠道在不断地更新拓展,延安精神的弘扬主体的专业水平也要随之不断提高。一是对于延安精神的认知不够科学严谨。从现实来看,弘扬延安精神的主体多为党政机关的宣讲人员、大中小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以及各级各类展馆中的讲解人员。在科学阐述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发展脉络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理解不够准确透彻等情况。二是自媒体按照自身的认知与理解对延安精神进行阐释和理解,会造成部分内容的学理性缺失。一些视频网站up主、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微博大V会制作与延安精神相关的视频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达到一定的教化效果,但是也可能造成对延安精神的误读等情况。

(二)延安精神的弘扬内容有待优化

话语转化是文化传承的永恒主题。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随着当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发展,形成延安精神的条件已发生转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安精神处于失语状态。尤其是随着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地渗透入侵,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构成了挑战。当前,只有将延安精神从历史文本话语转化为现实生活话语,才能使之逐步走向大众,深入大众。

在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实践中,大多依靠物质层面的载体符号,而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赓续传承力度较为不足。具体来看,对于延安精神的弘扬多为通过参观革命展馆等方式来进行,对于其内在的制度和精神层面挖掘不足。在对延安精神进行宣讲时,大多从中选择英雄烈士的生平简介或者一些事件进行介绍宣传,致使延安精神的整体形象较为单薄。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弘扬延安精神存在着话语表达不畅、生活化话语欠缺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不断推进,而延安精神所存在的时期和场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传统的静态的历史文本话语已不能够真切、生动地展现出延安精神的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的传统的话语表达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也不能被当代的人民群众所理解和吸收。

在对延安精神进行赓续和弘扬时,大多以宏大的叙事逻辑铺开,从而展现延安精神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和精神魅力。在宏大而宽广的视野中,延安精神的内容不断被升华,但与此同时,无法深入群众的内心。换言之,延安精神是作为专家、学者等眼中以高大的形象而呈现出来。普通的民众对于延安精神的内容知之甚少,在宏大叙事逻辑的铺展中,延安精神的内容日渐空泛,与普通群众日渐脱节,无法与现实中人民群众的实际诉求相契合。此外,对于延安精神内容的细微之处的挖掘还有所欠缺,尚未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广泛传播,影响着传播效果的提升。从宏大的视角对延安精神进行研究阐释,挖掘其内在的思想资源,固然可以进一步树立延安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的光辉形象,重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貌。但是,一种精神只有以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群众、深入民心,才能获得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三)延安精神的弘扬媒介有待拓展

红色文化传播力的效度需要兼顾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包括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等,软实力即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认同力。在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延安精神传播力的效度也取决于其硬实力和软实力,即延安精神的弘扬主体和媒介,以及民众对于延安精神的认同度。革命圣地延安,精神资源丰富且深厚,但延安精神的传播媒介较为传统。延安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大多以理论宣讲、学术研究、印制各类出版物等方式,传播载体和媒介较为传统,传播形式单一。

一是弘扬延安精神的传播模式有待创新。随着数字革命的蓬勃兴起,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多元文化频繁交流互动,进而使得文化生态系统愈加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伪装和迷惑性,不断地丑化、妖魔化党的革命历史,侵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因此,弘扬延安精神的传播生态处于一种复杂且动态的过程中。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延安精神的发展性、时代性诠释不足,传播模式亟待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延安精神的传播形式、方法和手段才能重塑良好的传播生态。延安精神赓续弘扬到今天,其产生孕育的时代背景已发生巨大转化,尤其是对于弘扬延安精神的“时度效”把握不足,则会导致延安精神的叙事语言距离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尚远,不能实现真正地入脑入心。

二是弘扬延安精神的传播媒介有待融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延安精神作为一种抽象理论,其最终目的是为指导实践,而非仅停留于认知层面。通过传统传播媒介的具体化传播载体和新媒体的虚拟传播等方式,才能进一步延展延安精神的传播范围和空间,促使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精神感召和化物育人,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推进媒介的融合发展才能提高弘扬延安精神的传播效度。但是,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延安精神的纪念馆展馆多以实体展馆为主,虚拟展馆在提高延安精神的传播效度方面尚有欠缺。此外,对于延安精神的弘扬多以建立延安革命教育实践基地,撰写书籍、宣传报道为主,这些以单一的媒介形式弘扬延安精神,未能实现传播媒介的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延安精神传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安精神的弘扬路径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积淀于革命历史、弘扬于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动能。面对当前弘扬延安精神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要不断地改进、完善、提高延安精神的弘扬主体、弘扬内容以及弘扬媒介的力量和作用,才能充分激发延安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精神动力。

(一)构建合唱式主体格局提升延安精神感召力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红色革命精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其传承赓续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延安精神传承的重要主体,从源头上把握着延安精神的阐释、发展,促进延安精神的赓续弘扬。延安时期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弘扬延安精神,需要广泛动员社会成员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构建合唱式的多元主体格局。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声与合作,为弘扬延安精神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凝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弘扬延安精神提供政策引导和人才支撑。政府可依据政策导向和资金保障等,为延安精神的弘扬提供坚实的基础。简言之,弘扬延安精神要在政府引导下,不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资源,用以指导现实,砥砺人心。当前,弘扬延安精神的主体中大多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高校研究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专家人才,弘扬主体之间缺乏一定的联动合作机制。因此,要打通延安精神弘扬主体之间的联结,为弘扬延安精神不断积聚力量,形成延安精神宣传、发声、弘扬的强大动力。同时,要不断地将延安时期的党史挖掘、党史研究以及党史传播等链条进行沟通和联结,促使延安精神的发展脉络、历史细节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历史,不断增强延安精神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打造弘扬传承延安精神的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延安精神的赓续弘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党史知识和基本的党史素养,还要能够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延安精神在虚拟空间中的传播。研究延安精神的专家学者需要不断开阔视野,以深厚的党史素养、前瞻性以及判断力推动延安精神能够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博物馆以及纪念馆等工作人员通过与数字媒体专家合作,共享弘扬延安精神的思想资源和成果,促进延安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专业人才的集中培训和宣传教育,促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要将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转化为专业人才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将延安精神弘扬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与数字化技能的提升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普通大众在虚拟空间中赓续弘扬延安精神,壮大主体队伍。

(二)创设具象化内容表达形式增强延安精神生命力

红色血脉的赓续弘扬要以内容为主,打破内容形态的界限,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不断增强内容优势。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构成了其传承赓续的重要纽带。在孕育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还包括: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劳模精神等。延安精神激励鼓舞着中华民族踔厉奋发,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树立起话语的理论思维。坚持大历史观,牢牢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深入挖掘延安时期多种精神品质的思想资源,为延安精神的弘扬赓续固本培元。要将南泥湾革命旧址、大生产运动陈列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中所逐渐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加以挖掘和阐释。将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旧居等场景,结合相关的史料资源突显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品质。在杨家岭党的七大会址和党中央旧址的场景再现中,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同时呈现毛泽东在此期间所撰写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深刻了解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时代背景。延安凤凰山是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所著的《矛盾论》《实践论》等文章皆在此完成。通过重温经典著作,挖掘其中所蕴藏的精品思想资源。此外,通过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宝塔山、清凉山等地,进一步体悟延安精神形成与发展的鲜活生命力。

促进弘扬延安精神话语表达转化,以生活化的语言增强延安精神的生命力。延安精神在脱离革命战争年代及其形成场域的特定背景后,要不断地随着时代发展条件而变化。因此,要立足于当前的实践基础,对延安精神进行话语转化,符合当代言说的理性规则。在话语转化的过程中,要根据现代的语境特点和话语体系进行转化创新,从而能够使生活在非革命年代的人民群众也能获得情感共鸣。当然,对于延安精神进行话语转化,不是对历史事实的贬损,也不是对革命人物、革命事件的歪曲和更改,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和对革命人物的细节挖掘来传递社会正能量。电视剧《觉醒年代》、话剧《香山之夜》等红色文艺精品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还原历史情境中,能够广泛凝结人民群众精神共识。此外,可基于陕西省图书馆建设的“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延安精神库”这一平台,进行扩展和升级,为观者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对延安精神具象化弘扬。

(三)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扩大延安精神影响力

利用全媒体数字技术为扩大延安精神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声,充分发挥延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相融合,能够促进全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全媒体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四全”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以互联网技术重组信息生产和内容制作,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版图。在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以多渠道、多终端和多场景渗透中扩大延安精神的传播和传承。从传统的扁平化传播方式到当前立体化传播矩阵的搭建,要融合多元主体、多方资源、多种技术,联动塑造延安精神传播新生态。

一方面,促进弘扬延安精神的主体分众化传播。传播主体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主导性力量,在向谁传播、传播什么、怎样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等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要依据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分众,从而实现对受众的精准有效传播。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化手段,对不同的受众进行数据挖掘和整合分析,将受众的兴趣爱好、职业等标准经由智能算法筛选和过滤后,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对于中老年群体,可推送延安时期的红色歌曲,如《延安颂》《东方红》等,以及延安时期的红色电影,以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激发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对于中青年群体,可推送延安时期的相关短视频。中青年群体接受知识能力强,可在碎片化时间中浏览红色短视频,既放松身心,又达到了红色文化浸润人心的作用。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确立和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可为其提供一些延安时期的科普视频和益智游戏等。

另一方面,健全弘扬延安精神的传播制度建设。与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相比,革命文化的宣传需要建立相应的公益宣传制度,促进革命文化的常态化传播。可运用数字技术通过受众亲身体验、现场互动、场景模拟、实物展示、图文介绍等方式再现延安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延安精神不仅只停留在历史课本和历史记忆中,而是通过数字技术能够以多感官同时呈现的方式直接触达受众,通过建立相关的公益宣传制度,将延安精神从历史课本中搬上荧幕。当然,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日渐隐匿、传播效力迭代扩散、传播场域日渐交融且泛在,因此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及时记录和追踪用户数据,对延安精神的相关产品和资源进行数据溯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在网络中传播的延安时期的相关史实,要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核,以期及时遏制错误信息和谣言的蔓延。对于在各大平台媒介中发布的信息数据,要追踪溯源,净化互联网传播风气,营造价值观导向正确的网络传播生态。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已经远去,但其中孕育而成的延安精神将不断绵延、历久弥新,始终是指引中国人奋勇前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精神的力量历久弥新,闪耀着熠熠光辉。延安精神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价值,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矢志不渝汇聚人民力量以及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但与此同时,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延安精神仍将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延安精神弘扬主体力量薄弱、弘扬内容有待创新,以及弘扬媒介有待扩展等问题,制约着延安精神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因此,要从对弘扬延安精神的主体进行整合、内容进行优化、媒介进行扩展等角度逐步摆脱弘扬延安精神所面临的困境,推动延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不断推进和扩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所得的精神滋养和灵魂哺育不断铸就着中华文化新辉煌,从而促使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的赓续、绵延。在讲好延安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接续传承下去。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