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洛南朝圣

日期:2023-07-21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李敬全

7月7日至9日,我随西咸新区作协团队走进洛南县。对我个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采风活动,更是一次文化朝圣之旅。

受先入为主心理的影响,我原以为这里是穷山恶水,封闭落后,但一路的观察,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这里山川俊秀,风光迷人,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洛南处于华山之南,古有华阳之称,东邻河南灵宝、卢氏,北接蓝田、华阴、潼关,南通商州、丹凤。它蕴涵着南北风俗,四方人脉,是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尤其是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亘古神圣。洛南水系十分发达,有伊洛、麻坪、石坡、石门、县河等河流。正是这些山水养育了商地,塑造了洛人灵魂,滋养了洛南文化。洛南是文化大县,也是文物古迹云聚之处。县城最高处馒头山是仓颉文化园,是市民的文化中心,园区内有仓圣广场等五大观赏区,字圣仓颉雕像就坐落在仓圣中央。馒头山高上修建有祭祀神道,超过200百级台阶。听说以政府名义,每年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坛的宏伟,人文的厚重,可与黄帝陵相比,全省应无第二。

洛南仓颉文化园

祭祀神道下洛河南岸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上面刻有“朝圣门”三字。高山仰止,伟岸缚心,我仰望仓颉像,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我顺便游览了河南的体育场,上千人在这里纳凉娱乐,活动花样百出,眼花缭乱。我突然在广场的角落前看见不少学生在练书法,小一点的练硬笔书法,大一点的练毛笔书法,这在其他县区广场上绝无仅有。我不由得感叹:仓圣汉字后继有人,文化清流永泛涟漪。

7日下午,我们入住县城西南的音乐酒店,受到了商洛市文联,洛南县委宣传部、文联领导的高规格接待。在相互介绍交流中,我对洛南的县域情况、风土人情形成了粗略印象,也感受到商洛人的热情、正派、忠厚和朴实,深感这次文化采风不虚此行。我又感叹:自然风光是过眼烟云,历史人文才会永驻心房。

晚上,我们在市县文联领导陪同下参观了秋沙鸭亲子乐园、音乐小镇烤厂、露天音乐广场、音乐风情商贸街等。最后宾主双方在音乐餐吧举行了联欢晚会。我是一个天生的文艺盲,就像狗数星星一样,只会对别人的表演傻傻地鼓掌。联欢活动进行近两个小时,大家说学逗唱,放飞心灵,先后表演了舞蹈,演唱了流行、民族、抒情、革命歌曲及秦腔等。尤其是商洛、洛南文艺界人才精彩的节目主持、才艺表演,抒发了陕南的世风民情,展示了秦岭的雄风神韵。热闹的文艺联欢,让我中心有了诗意和远方。

8日早8时,在县上文化界领导陪同下,我们瞻仰并祭拜了伶伦文化研究院,追溯了民族音乐的根脉。伶伦是中国音乐的鼻祖,被称为乐圣,他创造的十二音阶,比现代七音阶更丰富更精准。文化研究院坐落在音乐小镇的鞑子岭上,有“乐祖伶伦阁”及配套的十二律堂、少年乐坊、八音沙龙、群乐院及艺术家工作室。大殿中展览着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远古夏商到近代明清,一脉相承。瞻仰大厅有伶伦的浮雕坐像,口中吹着用竹管做的排笙。我在乐祖像前低头默哀,虔诚祭拜,冥冥中响起了穿越古今的民族交响曲。我还敲响了十四只编钟,让那民族自信的音波传播到天涯海角。

10时许,我们来到县城东北的花石浪猿人遗址参观。猿人遗址位于东河村半山腰,地形陡峭,偏僻荒凉。花石浪猿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比蓝田猿人更早。龙牙洞中有人类生活及用火的痕迹,其中有20种动物及鸟类的牙齿化石,有7万件早期人类人工打制的石器用品。在寻根问祖中,我恍惚似乎看到了猿人遥远的脚步,听到了祖先对文明的呼唤。

11时多,参观“陕南第一文庙”的孔庙,文明的气息安慰了我凄凉的心。文庙位于县城中心,既是古庙也是县上的博物馆,尤其是庙前的木牌坊“棂星门”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在全省各地已不多见。博物馆有三部分内容:花石浪猿人石器及资料、洛南历史文物藏品和红25军革命史料。这里文物的密集珍贵,让我感到了洛南文化的悠长和历史的厚重。虽然庙中不见孔圣人的像,但儒家传统已经固化在百姓心灵之中。尤其是红25军作为革命的先锋、常胜之师,她百折不挠的顽强和牺牲精神警示着我“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下午3时,采风团考察汉字故里,拜谒文化人的圣祖仓颉。仓颉造字遗址在县城西北的保安镇,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它的建筑是四合院形制,古香古色,分为仓圣大殿、汉字流源馆、篆书馆、楷书馆、行书馆和草书馆。这里的肃穆庄严,让我这个拙劣的作文者诚惶诚恐。

博物馆大门口的对联是:“洛出华阳元龟为鉴资天禄,文成字祖仓圣遗篇裕石渠”。院子最前面的“字祖文宗”展室里展览着“仓颉圣迹二十八字”,这二十八个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灯塔,它结束了远古结绳记事的蒙昧,开启了人类思想文化交流的新纪元。据讲解员翻译,二十八字记载了黄帝征服炎帝和打败蚩尤、重新恢复安宁的一段历史。我看它像天书,根本读不懂它,但深感汉字的神圣,仓颉的伟大。我作为玩弄文字的人,面对仓颉圣祖,面对这二十八个字,心中空虚惶恐。我为自己平日信手乱写、滥用辞藻、糟蹋文学而感到无限地懊悔、自责。

汉字的发展演化,凝结着世代中国人的智慧。篆楷行草四个展馆中,除标准的示范体例外,大量的是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体现了书法上的百花齐放、兼收并蓄传统,还展示了书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历史上的书法名人大家,他们让书法由单纯的交流工具变成赏心悦目的艺术。人常说,文学与书法在艺术上相通。参观书法展览,让我悟出了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书法讲究神形兼具,最高境界是“出神入化”,文学写作也一样,有形有神算是迈出门槛,而“形散神不散”才是艺术巅峰。文字是文章的砖材,文章是文字大厦,只有文学匠人才能完成它们的转换。

为了感悟“转换”的玄机,我专门到仓圣大殿朝拜,这里有20多米高的仓颉坐像。仓颉既是神圣,又是造字的巨匠,他靠着天才的悟性把马蹄印转换成二十八个字符。我虔诚跪地悟文学创作的“道”,反复念着圣像两旁的对联“悟天理法自然肇文明启蒙开智惠此中国四海华人颂仓圣,字为根学济世书生艺格物致知化成天下九州洪祚兴万年……”

下午5时左右,我们参观了著名旅游景点溪乐谷。溪乐谷是国家新农村援建项目,是由洛南县和南京江宁区共同建设的。这里是旅游观光度假胜地,其主题是体验亲民、留住乡愁。景区有民俗记忆区、餐饮住宿区、仓颉书法廊、读书咖啡屋等,是名副其实的游乐之地。这个山洼青山环绕,清风徐徐,一扫县城的闷热;园里一步一景,人流如织,不少妇女和儿童在清澈的小河里摸鱼戏水,展示着凡间众俗的青春活力。最吸引人的人文景点是原来村民留下的、具有陕南风格的四合院,那夯土墙和砖木屋顶,是小农经济和小国寡民生活的见证。墙上依稀看到宣传“十二大”的黑板报,证明了村庄的久远和农舍的珍贵。

脆弱的我触景生情,又开始感叹:这里的人像那夯土墙,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仍屹立不倒,这就是中国农民的脊梁;山区农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就是建设新农村、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石。看到深山老林的改善、穷乡僻壤的复兴,我在花石浪东河村“农民将何去何从”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在回县城的路上,我又看到南塬上广阔的平地,田间茂盛的庄稼、经济作物及加工厂,尤其是那致富的烤烟和特产核桃,不再担心洛南36万人的生计问题。

7月9日上午,商洛市、洛南县文联与西咸新区作协在县多媒体中心举行了“文化(文学)座谈交流会”,我的认识终于进入到商洛、洛南文化的深处。商洛文联领导介绍商洛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如数家珍,洛南文联和作协领导说起当地文化和文学滔滔不绝,洛南作协的会员谈论文学创作底气十足。在交流会上我才真正体验到商洛是文化大市,是文化圣地,因为商洛山里走出了贾平凹、陈彦、孙见喜、方英文等文学大家,这里的作家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

这次采风朝圣活动,是我人生的洗礼,是脱胎换骨的修行。我是孤陋寡闻的人,看不见三尺外的东西,面对文化圣地,面对文学大家,自惭形秽,心底出汗。我暗暗跟自己较劲:文学没有回头路,骡驹跟着马驹跑,需咬牙脱缰!       

作者简介:

李敬全,男,1954年生,陕西礼泉人。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咸新区作协会员,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新闻高级职称。从事业余文学创作20多年,出版小说集《六骏劫》、散文集《心在彼岸》2部。先后在公开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评论文90多篇100余万字。其文学作品个性鲜明,别具特色,被称为咸阳文学界的奇葩,其人其文均受到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的亲笔点评。 

(编辑  何利军  审核 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