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理论探讨 > 理论探讨 > 理论探讨

赓续中国青年爱国奋斗光荣传统 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播撒绚丽青春

日期:2022-05-16         文章来源: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作者:王晓莉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他还指出: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途中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日寇侵华的民族危难时刻,一大批爱国青年克服艰难险阻,奔赴圣地延安,投入火热的革命熔炉,为抗战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时代追求和精神风貌,谱写了那个时代民族解放的崇高名曲和青春乐章。

爱国青年蜂拥七贤庄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人数约4万人左右,主要是集中在1938、1939、1940这三年。仅1938年5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去延安的爱国青年就有2288人,全年总计有1万多名青年从这里获准去延安。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水平占了大约30%,高中及高中以上水平占了大约40%,甚至有个别硕士、博士。从地域来源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有青年奔赴延安,还有不少侨胞从海外远赴延安。上海女青年夏似萍,出生在一个职员家庭,父亲加入共产党外围组织从事进步活动。抗战爆发后,她和大弟弟在父亲的支持下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她在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青训班学习,大弟弟去了延安。1938年6月,在她即将去延安抗大学习前,她回到上海,说服父母,又把15岁的妹妹、11岁的小弟带了出来。他们经香港、广州到武汉,又徒步走了两个多月,经河南南阳、陕西蓝田到达西安,又转赴延安。姐弟四人在延安团聚了!

照片为夏似萍(左一)手推独轮车,车上由左至右为其小弟(华光)、妹妹(华均)、表妹。

1938年夏秋之间,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每天都有百八十人到达延安。看到这样的场景,诗人何其芳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我歌唱延安》。他写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地方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

青年渡泾河到延安

当时,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偏居西北黄土高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为何那么多青年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呢?因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当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时,中国青年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急先锋。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内在动因,是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面对七七事变后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他们的爱国心被强烈激发。虽地域不同、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他们却有共同的追求和目标,这就是拯救被日寇蹂躏的祖国。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和实际举动,则让爱国青年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尤其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连续取得平型关战役、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抗日救国的信心。而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败绩连连,让人失望。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表现,使得青年人的心中,“延安像一支崇高的名曲的开端,响着宏亮的动人的音调。”

鲁艺招生简章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青年的争夺和优待,让热血青年备受鼓舞。当时,中央要求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八路军办事处,像与敌人争夺国土那样,竭尽全力地源源不断地向延安吸收和输送革命青年。时任中组部部长陈云说:“如果把广大知识分子都争取到我们这里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那么,我们虽不能说天下完全是我们的,但是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当时,抗大新生每至百余名,毛泽东就亲自接见,鲁艺美术系两位教师申请入党,他也特约面谈,可见多么重视。此外,党对青年知识分子政治上充分信任,组织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尽量照顾,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了条件。

埃德加·斯诺

这一时期,还有许多中外记者和友好人士访问参观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感所受,特别是把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雄才大略、领袖风采,介绍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自由的人们。中国共产党也利用自己在武汉、重庆的《群众》周刊、《新华日报》等报刊,积极宣传报道自己。宗政文等6个上海青年学生就是在偷读了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后,结伴离家出走,去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

红星照耀中国

这些爱国青年到延安后,中共中央非常喜悦,十分欢迎,根据每个青年的才能分配了相应的工作。他们有的宣传抗日、唤起民众,有的从事文教、科研、卫生等技术工作,还有的投笔从戎,血洒疆场,在不同的岗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总体看,这些爱国青年为中国共产党储备了夺取革命胜利的宝贵人才,为以后改变国共对垒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青年朋友们!100年前的五四时期,革命先驱李大钊就号召广大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6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赞美青年学生“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还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建设祖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关注广大青年,他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他深情寄语全国青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青年朋友们!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在青春时代的奋斗、奉献和牺牲,才有中华民族短短一百多年的转危为安、转衰为盛。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青年的前途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目前,中华民族即将叩响伟大复兴的大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只要胸怀远大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一定能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也一定能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作者简介:

王晓莉,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教授、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宣讲团副团长,曾任延安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教师,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社教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讲解员培训基地特约辅导教员,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博物馆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全国讲解大赛一等奖,被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授予“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网信办联合颁发的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荣誉称号。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