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事件聚焦 > 解密西安事变 > 探本溯源

西安事变80周年记 张学良评西安事变:国家存亡绝续的分野

日期:2016-12-18         文章来源:华商网         

这起轰动一时的“兵谏”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那么这起事变的主要参与者们,是如何看待、评价这次事变的?

日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现代史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华腾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对西安事变在中国国家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当时的政治人物就曾给予公正的高度评价,都认为是一次重要的转折,是划时代的事件。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在1937年元旦发表的《告东北将士书》中说:“去年双十二节事件是我们国家存亡绝续的分野,我们相互斫(zhu )杀的内战,是要从此绝迹了,我们抗敌复土的光荣战争,是马上就要见之行动了,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已有了复兴的希望,这显然是我们中国划时代的一个事件。”

同日,杨虎城在《抗日联军元旦阅兵训词》中指出:“自双十二事件以后,中国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今年元旦而到来的,是残酷的内战的完全停止,光荣的抗日战争的立即发动。”

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均有同样的认识。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西安事变报告中高度评价西安事变,他说:“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

直接参与西安事变和谈并在和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周恩来认为:“西安事变之和平解决,意味着中国的政治生活走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开端。”周恩来还认为新阶段的开端有四个标志,即内战停止、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终结、国内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陕甘成为抗日根据地的现实可能性等。

即使是经历西安事变的蒋介石,对西安事变促进国内人民的团结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的正能量也是给予承认的。他在安全回到南京后的次日就说:“自经此次事变,我全国同胞一致爱护国家之热忱,已显示伟大无比的力量,此种威力……在将来必为我民族复兴成功之保障,此则中正疚愧之余,敢为国家称庆者也。” 

5ba060aa98076.jpg

江苏集报家收藏“西安事变”报纸

事变次日多家报纸刊发“扣蒋”消息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派出大军进逼西安,张学良的东北军与杨虎城的西北军严阵以待,剑拔弩张,西安一时成为全国各界、各种政治势力关注的中心。事变次日,全国多家报纸都刊发了西安扣蒋的消息。

江苏的集报家朱军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收藏了近百份西安事变时期的旧报纸。这些报纸还原了兵变之后各方的声音以及事态发展的进展情况——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被张学良、杨虎城邀请前来西安调停。宋美龄、宋子文以蒋介石代表身份飞赴西安与张、杨谈判。经过各方努力和艰苦卓绝的谈判,蒋介石答应了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经洛阳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而这一张张泛黄的报纸,帮我们记录了那场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兵谏”——

1936年12月13日,西安的《解放日报》刊发消息:“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八项主张要求全国采纳;蒋委员长在兵谏保护中,但安全问题可保无虞。”报道标题中写到了“兵谏”以及“八项主张”。

而天津《大公报》头版头条发文:“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中央紧急会议今晨始散,国府已下令张免职严办。”

上海《辛报》的报道标题为“蒋委长竟被张学良劫持于西安,国府明令褫(ch )职并交军委会严办。”

天津《庸报》刊发报道:“张学良突率部叛乱,昨发通电主张推翻政府;中央决议褫张本兼各职,蒋委员长安全殊成疑问”。

苏州《吴县日报》多行标题报道:“劫持统帅施行胁迫,张学良叛变;西安昨晨起电报不通;中常中政两会开联席会议,政院孔负责并加推军常委;军事委员会议冯玉祥负责,指挥调动军队何应钦负责;国府下令先行褫职严办,所部归军委会直接指挥。”

1936年12月14日,西安《解放日报》——“全国一致主张抗日,各方派代表来陕,民族解放斗争将开展”;“张杨手谕:释放政治犯,本省各地政治犯已奉令次第开释,爱国救国罪人得恢复神圣自由。”

1936年12月14日,上海《申报》——“西安城内情形极混乱,国府下令于必要区域宣布戒严;张学良部队由渭南向临潼集中,驻洛阳张部炮兵二团解除武装;端纳偕黄仁霖飞洛转西安晤张。”

1936年12月14日,苏州《吴县日报》——“冯玉祥昨电张学良表示,愿赴西安留居保证,请放蒋委员长回京”;“孔接张学良私电保证,蒋委员长安全。”

1936年12月14日,天津《庸报》——“蒋系将领通电请缨,陕变显有赤化背景;张部联盛世才决心投共,端纳黄仁霖急飞陕探蒋。”

1936年12月15日,天津《大公报》——“政治军事双管齐下,蒋委员长安居张邸;万耀煌钱大钧趁纷乱中逃出,端纳昨日下午已抵西安。”

1936年12月24日,广州《越华报晚刊》——“中央军前锋抵渭南,大部到达前线会师包围临潼西安;叛军炸毁陇海路轨双方隔河对峙。”

1936年12月26日,天津《大公报》——“蒋委员长脱险飞洛,全国民众欢跃如狂;蒋委长昨驻洛阳今日返京,张学良随行到洛传将出洋;陕事善后办法日内将分晓。”

1936年12月27日,上海《新闻报》——“蒋委员长由洛返京,蒋夫人记蒋在西安时对张杨二人诚挚训话;张学良偕宋子文飞京,函蒋请治以应得之罪。” 

张学良的幽闭岁月

“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人称“少帅”的张学良曾这样说。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联共抗日。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下特赦令,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张学良从此失去自由,开始幽禁生涯,先后辗转多地,期间多次书信请求抗战,均石沉大海。而杨虎城也被囚长达12年,1949年9月6日于重庆被杀,终年56岁。

1946年,张学良被从大陆移送台湾,先后辗转被软禁在新竹、高雄、北投等地,从此在台度过长达45年的幽闭岁月。据张曾被软禁地新竹五峰乡清泉部落的当地人士回忆说,张学良的生活很简单,平时除了读书,还会自己种菜,出身富家的赵一荻也学着养鸡、缝衣服。“当时对他的监视是非常严密的,通往街道的大桥两边都有岗哨。他到街上的弹珠房看热闹,和乡亲聊天,也会马上被警告。”

1959年前后,张学良夫妇被转移至台北阳明山区的“禅园”,据介绍,“禅园”建在一斜坡上,斜坡另一边是类似悬崖的断层,而当时将张学良软禁于此,显然有安全管制上的考量。

1961年,张学良搬到台北市北投的自建房。进入90年代,张学良终获人身自由。1994年底,张学良侨居美国夏威夷,直到2001年10月逝世,享年101岁。

【来源:华商网】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