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人物扫描 > 朱总司令在延安 > 探本溯源

朱德总司令的家国情怀

日期:2020-05-15         文章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12月1日,也许是个平凡的日子。但是,1886年的这天却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朱德。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朱德便是这些人的综合体。从“红军之父”到“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从“人民的救星”到“党的领袖”,既表明了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也蕴含着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极大光荣,反映了他追求进步、服从真理、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卓越品质。

今天,我们不但要在朱德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这位红军第四军军长、八路军总指挥、解放军总司令员,用他不懈奋斗的一生诠释了“朱德”这个名字“忠诚品德”的最高内涵,成为我党我军修养忠诚的光辉典范。当前,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利益风险考验不断增多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向朱德同志学习,不断修养忠诚。

朱德出身贫苦佃农人家,深切了解百姓疾苦,一生忠于为国为民。早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闻名遐迩。后来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毅然抛官弃禄、远涉重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历经十三载艰辛曲折、百折不挠,终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已是36岁,又重新开始学习,重新当一名普通的士兵,重新开始奋斗,过着饥寒交迫、风餐露宿、流离失所的生活。正是赤诚的爱国情怀、为国为民不屈不挠进取奋斗的精神,使他从一个爱国者、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朱德矢志不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朱德入党后不久,即向党表示“忠诚于革命”的决心,要求到苏联学军事,“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年轻的中共认识到只有创建革命武装力量才能生存下来继续革命。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朱毛红军虽然由小到大,取得多次反“围剿”的胜利,但却因“左”倾错误的干扰而丧失了中央苏区,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48岁的朱德,是长征高层领导中最年长者,但他为了节省强壮战力,不要配备的担架,只要两匹马,一匹用来驮文件,一匹用来接护总部队伍的伤病员。两年长征,朱德经历了全过程,而且比一些人还多走了一万多里,其中的艰险曲折难以想象。作为红军总司令,他一直站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不仅要指挥部队在枪林弹雨中闯关夺隘,还要对“左”倾军事错误、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正是他有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才有万难不屈的意志,才得到毛泽东的赞誉:“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官大架子不大,当时访问过延安的英国记者根瑟·斯坦因写道:“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将军,兵士们敬爱那个六十岁的老农民,像父亲一样。”美国记者约翰·罗德里克写道:“我首次拜会朱德,是一九四五年在中国西北的延安。作为共产主义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枣园’的生活是极之俭朴的。他当时约六十岁,就好像一位慈祥的祖父一样。他亲切的脸孔,时常挂着笑容,使最怀批评性的访客也会消除敌意和顾虑。”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在这个特殊又平凡的日子让我们一同来缅怀伟大的朱德同志。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