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机构寻踪 > “马背摇篮” ——延安保育院 > 探本溯源

“保小”曾有一位越南籍校长

日期:2019-08-08         文章来源:原创.河山         

    梁金生(1906—1946),国际主义战士。新安县布吉草埔新屋吓村(今罗湖区东晓街道吓围村)人,1906年出生于安南(今越南)东川省南圻。5岁时父亲去逝,1915年随母回国。1919年考入南京暨南学校,1924年春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夏毕业返粤参加革命。1925年在草埔创办培峰小学,组建笋岗田心村、草埔村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地下秘密工作。1928年潜往安南,并加入安南共产党,在南圻开中药店掩护地下斗争。1932年再回到家乡宝安县开展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由党组织安排远赴延安,1945年受越南劳动党要求,经中共中央批准派粱金生秘密支援越南革命运动。1946年在越南牺牲,年仅40岁。


四十年代初的延安安塞,有一所著名的红色小学——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小学,被亲切地称为“延安保小”,梁金生被任命为这所小学的校长兼党委书记,真可谓人尽其才。

梁金生是教育科班出身,爱国教育家雷沛鸿先生的得意门生,在故乡创办过小学、中学,并担任过两所中学校长,不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提出了适应当时环境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

梁金生提出的教育理论是:教育不但发展而且有生长;教育是动的东西,不是静的死物;学校的教育是有定式的教育,社会教育是无定式的教育,但都是教育,二者不能偏重;教育是一种民族行为。

作为供给制学校,由于经济环境极其困难,边区政府曾经几个月拖欠经费,梁金生将生存当作头等大事,开展生产自救,成立运盐队、豆腐坊、饲养队,规定三年级以上同学参加农业生产。全校师生开荒种粮种菜,学生们领回棉花和粗布,自己动手缝制冬衣,高年级帮助低年级。梁校长还号召全校师生为前线战士织毛袜。有个小学生的碗摔坏了,梁校长叫保管员去仓库里找,没有找到。他就把自己家的三只碗拿出一个给学生用。这个学生于心不忍,把厨房门口喂猫的一个破碗洗干净拿去用,这个学生叫高耶夫,这就是“保小”的传统和校风。

在没有电灯,每个班级只有一盏油灯的条件下,“保小”学生中走出了文学家、舞蹈家、歌唱家、作曲家、军事家、火箭专家,以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接受胡志明请求,派洪水,黄正光,梁金生到越南帮助抗法斗争,出发前,中央给他们办了3天学习班,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分别和他们谈话,布置工作,后来和周恩来一起乘飞机到重庆,再转到越南。

临别延安之际,梁金生与妻儿照了最后一张全家福。在短暂的人生中,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和自己心中为之奋斗的理想四处奔波,梁金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外人难以体会的,正如他在写给妻子的一首小诗中所云: “六日相思胜似年,悄悄月夜踱窗前;英雄未必无情者,先后公私界线明!”梁金生与另外两名越南籍战友洪水(阮山)、黄正光(阮庆全)一起辗转前往越南,参加抗法斗争。

1946年初,受越南劳动党委派,梁金生参加与国民党代表的谈判,在宴会上,他被国民党特务暗下毒酒谋害。

1983年,民政部批准梁金生为革命烈士。梁金生从抗日战争爆发之际离开中国故乡,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来。

09.png

在延安抗大时的梁金生

010.png

梁金生纪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