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人物扫描 > 英雄人物 > 您不知道的故事

战火淬真情 梅花祭英魂

革命烈士章健与开国将帅韦国清的革命情结
日期:2023-11-03                  作者:刘兵

百色起义是邓小平等人于1929年12月在广西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之后举行的又一次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建立了声名显赫的红七军,起义后创建的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的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起义前后一大批热血青年怀着救国存亡的革命信念投身其中,得到革命战火的洗礼和淬炼,同时也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今天为大家讲述开国将帅韦国清与革命先烈章健一段伯乐遇良驹的革命情结。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著名军事家。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

韦国清,出生于广西东兰县东院区太平乡弄英村壮族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就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大革命失败后,他的家庭被当局摧残,担任过区农民协会副会长的父亲被杀害后,韦国清投身了革命事业。1928年夏参加农民自卫军,参加攻打东兰县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参加百色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担任军部的手枪班班长,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守护在邓小平的身边,全力负责其警卫安全。

1930年6月,红7军决定在恩隆平马镇开办第二期学兵教导队,抽调各师班、排、连长和优秀士兵参加训练,以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张云逸军长亲自兼任教导队队长。韦国清就是其中的一位,当时的学兵连连长正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章健。

章健(1902-1931),原名章振伦,曾用名章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原大同镇人。1918年,章健入西安成德中学,1920年,留学日本京都帝大,毕业后进仕官学校习炮科,因受民主思想熏陶,参加日本左翼学生活动及工人运动。1925年,章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章健回国,到时驻上海的中共中央工作;6月,为了发展广西革命力量,邓小平、贺昌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广西,同时派出张云逸、章健等32名同志,通过各种渠道,陆续进入广西;12月,章健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百色起义胜利后,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章健任红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团长。1930年10月,红7军奉命北上,由于沿途作战,部队伤亡大,12月在湘粤桂边地区的桂岭进行改编,取消师的番号,直辖55团、58团,章健任55团第1营营长,红7军缩编后,东出鹰扬关,向广东进发,到北江湘南宜章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工作。1931年2月3日,章健在梅花村战斗中牺牲。

韦国清作为优秀士兵被选送到教导队学习,他把激动的心情转化为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各种军事动作都按标准要求反复练习,每一次首长的指示和教员的讲课都认真听记,而且在学习中善于动脑筋,教导队各科的学习,他都取得了好成绩。由于农军没有正规的军事训练,教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从农军来的战士开“训练小灶”。严格、紧张的训练,加上天气炎热,韦国清的大腿内侧被磨破感染化浓,疼痛难忍。有的人怕苦,开小差回家去了。韦国清没有走,他对同伴们说:“这是学技术,也是磨练意志,要坚持下去。”他听当地群众说茶油有清凉消炎作用,就买了涂抹在伤口上,每天操练仍按条令一丝不苟地完成。晚上还偷偷地找个僻静处进行复练。有一天晚上,担任学员连连长的章健无意看到韦国清一个人正在月光下独自练习,便向他走来。此时的韦国清脸上、臂上挂满了映着月光的汗珠,伤口发出一股异味,章健深为感动。“韦国清!”“到!”韦国清停下来,立正站好。“报告连长,学员韦国清正在进行课外练习。”“立即回去睡觉!”章健板着面孔,心里却无比欣喜,从此,章健如获至宝,作为重点对象予以培养,私下额外传授其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知识精要。培训一结束,章健就把韦国清调到自己的56团团部(章健担任56团团长)担任警卫排长。56团是红七军的主力团,凡是重要任务一般都会让56团上,在章健身边工作的韦国清,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领略了章健带兵打仗的精髓。

1930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由于沿途作战,部队伤亡大,12月在湘粤桂边地区的桂岭进行改编,取消师的番号,直辖五十五团、五十八团。章健任五十五团第一营营长。红七军缩编后,东出鹰扬关,向广东进发,到北江湘南宜章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   

1931年2月1日,红七军抵达广东乳源县梅花村(今属广东乐昌市)整休,并与当地党组织及农民游击队结合,建立粤北革命根据地。没有想到,第三天就发现敌军向梅花村扑来。55团的一个连扼守梅花山口,担任警戒,战斗即在这里打响。原以为敌人只有一个团,警戒连打退敌人第一次进攻后,敌人很快又组织第二次进攻,而且兵力不断增加。关键时刻,章健率55团1营赶到。“韦国清,上!”话音未落,韦国清已带领全排战士冲上阵地,与第二次冲上来的敌人展开搏斗。章健身先士卒,一连击倒几个敌人。敌人的进攻又被打退了,55团的主阵地稳住了。这时才知道,敌人不是一个团,而是装备精良的三个主力团和三个营的地方民团。红7军已占领山头和有利地形,但敌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进攻气势凶猛。在危急关头,李明瑞总指挥赶到前沿,他命令章健率55团1营从左侧横插敌阵,58团2营从右侧配合55团1营反击。这时章健已率1营官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听到李明瑞的命令,立即指挥全营出击。在两个营的夹击之下,敌人阵脚大乱,被歼一百多人。接着,章健指挥部队巩固阵地,在连续打退敌人四次进攻之后,敌人的第五次攻击又向1营阵地猛扑过来。待敌接近,章健先发毙敌,阵地上一齐开火,将敌队形打乱,章健首先带着韦国清的警卫排跳出掩体,展开抵近射击和肉搏,再次将敌人压下去。敌人经过准备,第六次进攻又开始了,人数比前几次更多,炮火更加猛烈。1营沉着应战,经过阵前杀伤后,章健又带领韦国清排反冲锋。跃出阵地不远,一颗手榴弹落在章健脚下。韦国清与黄明政从战斗打响后就一直跟在章健的左右,一起冲锋,突然间听到身边一声巨响,韦国清一回头,见章健倒在地下。“团长!”他奋不顾身地扑过去,把老团长背起来,在黄明政的掩护下,退出阵地。可是章健伤势过重,流血过多,背下阵地后就牺牲了。韦国清与黄明政忍着悲痛,把老团长的遗体转移到隐蔽地点,然后找来一副担架抬到宿营地埋葬。听了韦国清关于章健牺牲经过的汇报,邓小平、李明瑞对章健的牺牲十分难过,对于章健等同志的牺牲,时任红七军政委的邓小平在1931 年4 月29 日写给中共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中说:“此次作战的损失是前所未有的,重要的干部如李谦(龙光)、章健等皆死,鹤村、振武、李显等皆伤,全军干部损失过半,真令人痛哭。”194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追认章健为革命烈士。梅花村一仗,红军歼敌千余,自身伤亡700 多人。梅花村血战,是红七军北上以来最悲壮、最惊心动魄的一仗。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梅花村战斗为我们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见证了生死与共的革命友谊,也为我党锤炼培养了一批重要军事人才,韦国清因章健的重点培养以及战斗的洗礼,逐渐成长为一名训练有素、智勇双全、作风过硬的革命战士。梅花村战斗后,韦国章升任为3连副连长。1931年7月,红七军进入中央苏区,编入红三军团战斗序列,此时的韦国清光荣入党,还升任为连长,之后韦国章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革命长征的的千锤百炼中,最终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开国将帅”。

〔参考文献〕

1.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主编《我的父亲与红七军》

2.中共安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中共安康党史资料选编重要党史人物(民主革命时期)》

(编辑 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