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评论
《延安,延安!》序

心中的图腾

日期:2020-01-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曹谷溪

——序《 延安,延安! 》

延安  曹谷溪

 

立冬刚刚过去,延安就骤然变得冷了起来,黄土高原漫长而寒冷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一日傍晚,电话响起,来电话的是一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原陕西教育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他说,曾利用假期在延安作过考察,撰写了赋文集《延安,延安!》。想请我为该书作序。

我反复讲自己已年近八旬,力不从心。古汉语基础差,对赋文了解甚微,劝他另找高人。可是,这位后生坚持要我对他的这部关于延安的历史文化专著把关号脉。

两天后收到书稿,细细翻阅,却大为震惊。书稿中可圈可点的佳句,频频出现;每一篇都极为用心,词藻纯朴,文采斐然,典故迭现,功底深厚;作者对延安文化感悟到位,表述得当,并且写出了特色、写出了新意。我想,赋写延安,赋写红色文旅题材,这本《延安,延安!》应当是文学界的绽蕾新花。二十二岁的后生能有如此文学功底和研究态度,能于浮躁的世俗社会中潜心赋学,热爱传统文化,又歌颂延安,抒情陕北,让我这个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汉深受感动。

 〖 一 〗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行走在陕北黄土高原这块有形及无形的土地上。我以为,陕北不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概念。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黄河、长城和黄帝陵,非常奇妙地在这块土地相聚,在她赤裸裸的大山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色彩。

多少年来,有诸多先贤、英雄豪杰,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他们的汗水、泪水和鲜血。因之,这块土地的每一粒沙土,每一株草木,都饱含着先贤们思想的结晶,智慧的信息。

陕北是一块大磁场,陕北是一块大气场!

有一个叫“欧·波·史密斯(Smlth,E.F.B)”英国传教士,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在陕北做了多年的实地考察,一百多年前,在伦敦出版了《一个传教士与政府官员的对话》,刘蓉博士译本为《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注1】。

史密斯在书中写道:“不管我们曾对延安府的未来有无贡献,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延安府的历史不会是从我们开始,它的历史比亚伯拉罕【注2】。还要古老。

我们的调查工作渐渐产生了一种近似敬畏的谦卑。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永恒过去的地方,中华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与这个地方密切相关,有些甚至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对这个地方了解的越多,敬畏也与日倶增。”由此可见这块土地的神圣与厚重,以及它在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上一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运动”和六七十年代的“知青运动”,进一步应证了哪位英国传教士一百多年前的预言。

〖 二 〗  

《延安,延安!》,共分了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古邑名镇,圣地红都。是为延安市和下辖十二个县各写了一篇赋,对地方的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经济发展描写的面面俱到。游览天然氧吧、第一肺叶的黄龙,走进灵秀昭然、文渊厚重的黄陵,回眸子长、志丹曾经的硝烟弥漫,感受甘泉、洛川的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一字一句带着对这块土地深情的体验和热爱,情感饱满真挚,耐人咀嚼。延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镇,是多民族征战融合的重要区域,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名片,都有自己的身世和故事,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辉煌过往和文化底蕴。不论是土著的陕北人,还是客居陕北的异乡人,一旦投入她的怀抱,让自己的心灵与这块土地同步震颤,就能获得这块土地的能量,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想本书的作者牛维维就是投入这块土地的怀抱,让自己的心灵与这块土地同步震颤的异乡人!

第二个篇章渭北高原,山川形胜。集中描写黄土高原鬼斧神工般的杰作,自然场景境界洞开,感悟深刻灵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的山水大都被刻上了人的烙印,山水人文融为一体。这里的每一座大山都活着,每一条山沟里都流淌这奇妙的传说……

第三个篇章红色遗址,陕北风情,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四八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等勾起了我们无数的回忆,多少年来,我们生活在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过的土地上。每当我走进那运筹兵计的窑洞,眼前浮现领袖们在煤油灯下思考家国大事的身影;每当我看到那巍巍宝塔被夕阳映红的时候,不禁想起人民军队的铁流中那些用身躯建筑共和国大厦的先驱;每当我拄着拐杖信步在延河岸边时,我看到延河水的浪花里都有当年烈士们的鲜血。十三年的春秋里,这里的每一孔窑洞都颤栗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染红过,战火弥漫,举步维艰。这里升起了中国的东方红,大地惊雷撕开了遮天的云,满地春风吹散了盖地的雾,这里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 三 〗

《延安,延安!》,如一帧画卷徐徐展开,立意高远,别具一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延安的新视角,是一部具有时代性、独特性的创作文本。尤其是在当前的古体诗创作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填词写诗,辞赋创作者却渐渐变少,甚至在青年人一代几乎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此时此刻,写赋变得难能可贵,赋写延安全貌更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与古人的赋文相比,牛维维的赋文中避免了很多晦涩难懂的生僻字,全书坚持了古赋为体,今词为用的立场,将文章变得朴实易懂,又不失辞赋风格,这种创新在现在人的辞赋创作中甚是难能可贵。

在黄昏与大地接吻之际,作为一位年迈的本土诗人,捧读牛维维的《延安,延安!》,情难自禁地吟唱出他“心中的图腾”:

是谁,击落了太阳?

鲜红的血,

      溅了一天!

 所有的男子汉,都躬着脊梁,

朝西方下跪;

黄昏,吮吸着村妇,

       微颤的乳峰…… 

呵,大地 、星空,

厚厚的黄土层,

是几十万年前风化了的陨石么?

天体演化的奇迹,

      在眼前闪现: 

一具圣洁而雄健的躯体,

养育了一个黄色的部落

      黄色的人群…… 

不息地追逐生命之光,

和所有的星球一起拼搏 、运行;

天是旗帜,地是旗帜,

黄河,是我心中的

图 腾!

这是我阅读牛维维赋文集《延安,延安!》的真切感悟。不知是否可用此文,以代该书之序?

        2019年11月26日急兴于延安虎头园书馆 

【注1】《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西北大学博士刘蓉译,2011年12月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注2】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的先知。也是传说中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等民族的共同祖先。

 作者简介

 曹谷溪 原名曹国玺,男,汉族,中共党员。作家.教授。1941年农历2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郝家也乡郭家嘴村。1962年毕业于延川中学,曾任公社团委书记、延川县革委会宣传组副组长、通讯组组长、《延安报》记者、《延安文学》主编(编审)、延安市首届文联党组成员、常务副主席。2002年10月退休。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路遥研究》主编、西北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1962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诗集《延安山花》《第一万零一次希望》《我的陕北》《天声地籁》;著有文论集《与文学朋友谈创作》《品芳录》《游历与探索》;著有纪实文学集《高天厚土》《大山之子》《奉献树》《人民记者冯森龄》和《陕北父老》;主编《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西北作家文丛》两辑21夲、大型文典《绥德文库》《志丹书库》《延川文典》《宝塔文典》共84卷。

1999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1949-1999首届炎黄优秀文学编辑奖”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双五文学奖”2019年根据他创作电影剧本《周总理回延安》改编摄制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