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用镜头定格历史性的会见
——记拍摄邓小平与海伦·斯诺会见照片的美国朋友康西丁
日期:2022-03-21   来源: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  作者:刘力群

这是一次跨时代的历史性会见

这一历史瞬间被

美国朋友康西丁的镜头

捕捉到了

1.jpg

自左至右:杨洁篪、邓小平、韩叙、未知者、何理良、海伦·斯诺。康西丁摄影,1979年1月,美国华盛顿。

在华盛顿的历史瞬间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晚,在华盛顿中国驻美国联络处招待大厅后面的一间会客厅里,年逾七旬的海伦·斯诺身穿大红色的丝绸唐装,正在盼望着她四十多年来一直期望见到的邓小平先生。一个月前,即一九七九年的一月一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紧接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开启了为期九天的美国之行。

当邓小平迈着轻快的脚步,在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副主任韩叙的陪同下,向等待已久的海伦·斯诺走过去时,海伦像见到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亲切而又俏皮地说:“You’re a hard man to find!”紧跟着邓小平的外交部年轻翻译杨洁篪立即翻译到:“她说,您可真难找呐!”还没等邓小平反应过来,海伦·斯诺拿出一封由毛泽东亲笔写给邓小平的介绍信,在一旁的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外交部部长黄华夫人何理良向一时不着头绪的邓小平解释道:“海伦拿着这封毛泽东写给您的介绍信,找您找了四十二年啦!”在场的中美宾客恍然大悟,惊讶且由衷地笑了起来。

而这一历史性的瞬间,被一位大家并不注意的美国来宾用早已准备好的照相机抢拍下来,他就是海伦·斯诺的电影制片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康西丁(Tim Considine),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康”。

2.jpg

1937年8月19日,毛泽东写给邓小平的信,介绍海伦·斯诺到前线采访。

海伦·斯诺递交给邓小平的那封由毛泽东亲笔写的介绍信是这样写的:“弼时、小平同志:斯洛夫人随军赴战地担任向外国通讯的工作,请你们给她以帮助,生活费等申请为解决。敬礼!毛泽东八月十九日。”(毛泽东一九三七年在延安为海伦·斯诺写的这封介绍信的历史背景,可参阅安危先生文章“写给邓小平的一封迟到四十二年的介绍信”。)

康西丁拍摄的这张照片,给毛泽东这封迟到四十二年的介绍信做了最好的历史交代,如果不是他眼疾手快,这个一瞬即逝的宝贵历史镜头今天就不会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就会因没有现场照片而逊色许多!

今年三月三日,一生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的康西丁先生不幸因病在美国洛杉矶安详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康西丁作为海伦·斯诺的电影制片人,并且也自称为“海伦·斯诺的学生”,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邓小平与海伦历史会面的宝贵镜头,还在一生近十次访问中国中,拍摄了大量反映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照片。

与中国结缘

据康西丁自己说,他与中国的结缘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遇。有一天,他去隔壁的邻居家串门,发现邻居家中的桌上放着一本《红星照耀中国》,他问邻居这是一本什么书?邻居对他说,这本书不错,你可以拿去看看。通过阅读,康西丁开始对中国有了一些了解。大约过了七、八年,他那时女朋友的闺蜜告诉康西丁,她的老板碰巧收到了海伦·斯诺寄来的两大本的历史笔记,问康西丁是否有兴趣去看看?“一定!”“一定!”康西丁后来回忆他当时的惊喜,并且用刚学会的中文“一定”来表示他如获至宝的心情。通过阅读这两本珍贵的历史笔记,康西丁更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进而与海伦·斯诺建立了联系,并且就拍摄一部历史电视剧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和资料准备。

一九七八年,康西丁作为电影制片人,协同海伦以及两个助手(摄影师、录音师)一起来到中国,那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在那次中国之行中,康西丁在海伦·斯诺的引导下,带着助手到了北京、西安、延安、志丹和上海,拍摄了数千英尺的电影胶片素材,准备拍摄一部讲述斯诺与海伦在中国经历的电视系列片《中国日记》,此行的全部费用,都是康西丁自己出资的。由于各种原因,康西丁努力了数十年的拍摄计划始终没有完成,数千英尺的胶片,还都存放在康西丁洛杉矶家中的车库里。

尽管如此,康西丁还是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值得永世传承的历史遗产。他除了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海伦与邓小平历史会见的珍贵镜头,还在二零一六年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时,把海伦·斯诺交由他保存多年的早期版本的《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一九三八年上海复社版)、《续西行漫记》(海伦·斯诺,一九三九年上海复社版)捐赠给陕西斯诺研究中心,并由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保存和陈列。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姊妹篇,版式和封面设计风格一致,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3.jpg

2016年9月23日,康西丁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斯诺1938年上海《复社》版《西行漫记》、海伦·斯诺1939年上海《复社》版《续西行漫记》,时任副馆长王晓莉接受捐赠。

镜头下的中国

康西丁出身电影世家,父亲、叔叔、哥哥、妻子都在好莱坞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少年康西丁曾在《我的三个儿子》等三部电影中扮演主角,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童星。康西丁不仅热爱电影事业,也酷爱体育运动,曾编写过一本《体育专业词汇字典》(The Language of Sport)。他还钟情赛车运动,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编辑了图文并茂的三巨册《疯狂拉力赛上的美国佬》(The Yanks at Le Mans)。

当然,在他的众多爱好中,摄影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他早年有一间精心配置的摄影暗房,他不仅自己冲洗黑白底片,也冲洗、放大彩色反转片。他拍摄的许多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黑白和彩色照片,如邓小平、邓颖超、康克清、王震、王炳南、黄华、姚依林等,以及陕西的父老乡亲,都映现出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表现出他的摄影技巧和水平。

正是因为康西丁在摄影专业方面的功底和技巧,所以在一九七九年一月华盛顿的那个晚上,他才能在众多摄影师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或有所准备时,捕捉到这一幅最难得的历史照片。这张历史会面的照片,把一连串历史人物的名字联系起来:毛泽东、邓小平、任弼时、刘伯承、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史沫特莱;把中国和美国联系起来;把延安、三原、陕西、山西、北平、西安这些地名嵌入到这张照片的历史背景中;把一九三七年八月的那个风云动荡、烈火燃烧的岁月,以及一九七九年浪潮涌动、破冰迎春的年代展现给大家。

随着大家对这张照片的更多了解和研究,也会确立其在中国革命史、中美关系史、中国外交史、外宣史、摄影史上所占有的地位,会被写作者广泛引用,被阅读者广泛了解,让观看者驻足凝视,会向后来的青年人讲述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想到这些,老康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吧!

写于2022年3月18日

作者简介

6237e36704b1a.jpg

刘力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参与创立“中国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三S)研究会”,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多次陪同康西丁到西安、延安、志丹访问;曾于1986年7月在《西安晚报》以题“洛杉矶来的老陕”撰文介绍过康西丁;现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