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散文

烛光映卷闻墨香

——写在张亚尼先生新作《以笔作犁耕心田》出版之际
日期:2023-11-09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徐映珉

又是一年秋风劲,霜染层林枫叶红。

金秋十月,是丹桂飘香菊花吐芳的迷人时分,是举国欢庆祖国华诞的美好节日,是果实累累喜获丰收的绚烂季节。

秋天,是丰果收获的繁忙季,也是人生收获的喜悦季——雨丝垂池塘,清风拂心怀。秋风秋雨中,收到好友、画家、作家、资深媒体人、陕西人民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人民书画报》总编张亚尼先生寄自同城的一个快递。打开一看,又喜又惊:喜的是,他将多年来刊发于各类媒体的289篇散文随笔作品,精心修订,汇集成册,取名《以笔作犁耕心田》刊印出版,让浩浩书海里多了一部精品,让泱泱文坛中多了一卷良册;惊的是,他把我先前写的一篇阅览他作品的读后感竟作为“序”刊于文首,让我诚惶诚恐、心愧不安。因为,出书立著,结集成册,赠朋送友,传世流芳,堪称人生一大乐事和要事,且作序写评向来专属于享誉文坛的那些名家大腕、权威专家、高官要员的笔墨和强项,亦是为提升著作知名度、增强文章影响力、吸引读者阅读量做锦上添花之功所必需。而于他这位曾给10多位名家、艺人、学者、领导的著作或作品作过序的高手面前,我简直就是高山仰止、班门弄斧。

茫茫人海里,让我遇见他,皆因一个“缘”字:于稿结缘,于文结缘,于画结缘,于书结缘,退休后又同居一城,以邻结缘,成为挚友。初打交道,只知道张亚尼先生是位出类拔萃的作家和资深媒体人;观赏他的画作后,才发现他是隐于作家群中的一流画家。因我不谙绘画,不知是先于文字的笔遮挡了丹青的颜色,还是后于画的浓彩淹没了笔的光芒?总觉得他是被文字耽误了的画家,抑或画家入错了行的作家。但无论怎样评论、界定,张亚尼先生堪称是“作家画家皆名家”——这是因为,他名字的3个字便是对他笔墨人生的最好概括和生动诠释:舞文弄墨,个性“张”扬,情趣高“亚”(雅),书画旖“尼”(旎)!

疏影照窗,灯下品茗,翻阅那一页页浸着墨香、情思交融的文章,一缕清香扑面而来,直润心肺——那深含哲思至理的佳句妙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精美文字,令人陶醉、忘却倦意。正可谓:烛光映卷闻墨香,以书作枕夜梦长。

纵览张亚尼先生这部《以笔作犁耕心田》散文随笔集,文美语新,意境高远,情思交融,感悟深切,是他每一篇精品佳作展示给读者的一大特点——著名散文家杨闻宇在《漫谈军旅散文》一书中谈道:“将不得不说的话用最质朴、最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乃真散文。”并指出:“散文的精髓是自由,即感情自由、思想自由、文字自由。”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阎庆生在谈散文创作感悟时认为,“好的散文,是文字美与意境美的高度合体和有机统一,是艺术与思想的直觉胶结一体的,是把思想消融在艺术之中的。离开了意蕴、思想,散文艺术性再高超,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品赏张亚尼先生的许多散文、杂谈、随笔篇什,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文笔的轻盈舒畅、文字的简约秀美、语言的隽永韵致,字里行间透视出一种文字美、意境美、神韵美,深切地感悟到他精细的文笔、精致的文字和精巧的手法带给读者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他的笔下,总是彰显出“景物相对,情趣相映,神韵相融,感思相交”的鲜明特征和元素,每一句话都是一幅动感十足、充满诗意的画面,读之令人回味不尽、怀想悠悠。

坦诚地说,于写散文我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这是因为长期当新闻记者、做报纸编辑形成的职业缺陷和文字表述之陈规,总显得笔拙、情寡、言简、语涩、话直,倒是写说理论道、平铺直叙的言论和言直生硬、带刺含辣的杂文尚能提得起笔。每当品读张亚尼先生的精美散文和随笔,总是生发些许感慨,并禁不住地在心底里涌动一种情愫。他是一位写散文写随笔的行家、高人、妙手,是在用“心”写作、带“情”耕耘的人,字字句句浸透着真实、真情、真感。“真”和“实”是他做人的本质和本源,亦是他作文的本色和底色,也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文风”。现代散文、随笔、小品文和诗歌被人称为口香糖式的“易化品”,过目即忘,难留痕迹,唯真唯实,方能感人动人,方能让人记住,方能久留余香——张亚尼先生笔下的散文和随笔,就是让人受感动、让人记得住、给人留余香的精品。赏读他的散文、随笔,如同畅饮甘露醇酒、品味芬芳香茗、聆听美妙音乐、欣赏优美舞姿,令人心情愉悦、气静神安、爽身净怀,总能勾起一缕缕联想遐思,总能留下一丝丝回味感悟。他的散文、随笔,语言平实质朴,文字生动活泼,用词通俗简洁,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刻意做作,没有无病呻吟,朴实中透着纯粹,通俗中蕴含哲理,简约中不失文采,直白中深藏意境,一如他的人品性格——诚实,纯朴,敦厚,简单,字字句句是人、物、事、景的记录描绘,是真情告白,是心灵倾诉,是真理呐喊,是正义呼唤。

细观张亚尼先生这部《以笔作犁耕心田》文集中的一些散文、随笔、杂谈和游记,文字生动,语言精妙,词汇新颖,富有韵律,是他展示笔力的一大亮点——“读书心细丝抽茧,炼句功夫石补天。”这是文坛耆宿柯灵先生十分欣赏的一副对联,亦是对从事文学创作者语言表述、遣字造句之功的见证。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阎庆生指出:“散文、随笔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语言修炼和文字锤炼。”源于长期的勤学善积、浩繁书籍的浸润培育和从事新闻报道及机关公文写作的磨砺修炼,张亚尼先生对汉语言的炼字、造句、词法、句式和修辞驾轻就熟,十分讲究字、词乃至标点符号的精准用法,体现出他“为吟一得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细作风。尤其是他对古汉语十分精通且运用得当,文言文、书面语、俗语、诗文、佳句等,在他笔下化用自如,调和鼎鼐,常常化腐朽为神奇,文字简约而醒豁,语言秀美而灵动,毫无干瘪和苦涩之感;掌故史料、名言警句、引经据典,他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从无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之窘态。尤其是他在行文遣词上,擅长于翻新重组,将汉字的组合潜力和表述功能发挥到极致,行文的要紧处他总是力除陈言、摒弃旧词,以新颖的词汇和精巧的修辞拓展出一片别有洞天的艺术天地,且字里行间朗照着一缕淡淡的月光,有种“疏影照窗、暗香浮动”的古典情致,常常给读者以新奇鲜活、变幻无穷之感。他用生动苍劲的笔法和精准规范的表述,印证了语言学家索绪尔“再没有什么比语言学的对象更变幻莫测”的命题。他笔下的许多散文、随笔和杂谈,一如他名字,无不透视出雅逸、曼妙、幽峭、俊美之感,既有古典之韵,又有现代时尚,独擅佳胜,自成一家,已为文坛士林所称许。

品读张亚尼先生这部《以笔作犁耕心田》文集,他创作的散文、随笔、杂谈和游记作品,满含哲思,寓理于事,回味无穷,启迪心智,是引人吸睛的一大看点——一位散文名家在谈创作感思时曾这样形象地比喻:把散文、随笔写成满口甜味的“甘蔗”,是凡人;把散文、随笔写成越嚼越耐嚼、越嚼越有味的“橄榄果”,是高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以及与画苑挚友写生体验生活足迹遍布山山水水的旅游亲历,注定了张亚尼先生作品内容繁杂、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包罗万象,无所不涉;笔触之处,或寄情山水、咏物叙事,或抒发胸臆、歌美颂善;或谈古论今、感悟人生。他的许多散文与杂文、随笔杂糅,更像是杂文、随笔,不单纯写人叙事、描物抒情,更多的是一些感性体悟和理性思考并得以理性升华,使作品显得很厚重、有高度、有思想、有内涵,哲思满满,耐人寻味,毫无干涩乏味之感,读了如同咀嚼橄榄,联想翩翩,给人启迪,引人深思。“文似看山不喜平,水流缓处难起浪。”值得一提的是,在写作技巧和手法表现上,张亚尼先生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建筑大师”和点墨独到的“绘画名家”,挥笔落墨,早已蓝图在胸、构架成竹、高屋建瓴,善于“留白”,巧设“空间”,其“精彩、精妙、精巧、精致”的布设,给读者留下广阔无垠的思索遐想空间。

笔墨凝血汗,纸砚映丹心。一本书是人生脚印的记录,是心血智慧的结晶,是展示出彩的标志。漫漫人生路,匆匆如浮云。在短暂的岁月里,一个人一生要干成一两件出彩的事并非易事,“所学贵精不在多,所为贵专不在博”。只要一辈子埋头于自己钟情和热爱的事业,并付诸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最终有所成就,便觉自豪、问心无愧,就是一个非凡之人、一个成功之人、一个不俗之人、一个超众之人——张亚尼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