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散文

游青城山的感悟

日期:2023-04-10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刘权寿

4月2日,我与家人去成都办理赴欧洲旅游的签证。第二天,我和老伴带着6岁的外孙女到了青城山,在山下一家温泉酒店住了3天。其间,在清明节那天上了趟青城山。

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约68公里处的青城山,群山环绕,状若城郭,林深树密,四季常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91%,最高处每立方厘米含量达28000至36000个,为闹市区的180倍,是天然大氧吧,被誉为中国养生第一山,是人们康复养生的不二选择之地。

青城山又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此结芦传教,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如今山上人文景观遍布,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是人们学习、研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理想之地。


青城山半山腰的月城湖

正因此,青城山成了我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自1988年以来,包括这次在内,我先后8次前往,而且每次去,几乎都要在山上小住几日。其中2018年的端午节,我在天师洞的宾馆一连住了5天。这一次因为带着外孙女,只好住在了山下的酒店。

进入古稀之年的我,这几年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旅游到了一个地方,脑子里不由得就会冒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的念头。正是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每到一地,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我都看得比较仔细,生怕留下什么遗憾。

位于青城山顶的上清宫,上清宫三字为蒋介石所写

清明节那天吃过早饭,我们去爬青城山。12点多就到了山顶的上清宫。休息了约半个小时开始下山。担心小家伙走伤了腿,老伴就带着她坐缆车下来,我则步行下山。两点过一点就到了天师洞,就是当年张道陵的修道之处,也是整个青城山的核心景区。稍作休息,就开始参观。在张道陵的塑像前,我默默地站了几分钟,然后便往外走,走过写有“张道陵生平介绍”的那块牌子后,我一顿,又退了回去。在我的记忆里,这块牌子在这里摆放已经有数十年了,前几次来,我也看见了,但不是因为急着赶路,就是觉得文字太长,到底都没有细看过一次。今天,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了。于是,我静静地站在牌子前,一字一句地往下看。看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尤其是文章第一部分里的一段话,在我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遂拿出笔记本,把这段话原原本本地抄录下来:

“张道陵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老子《道德经》,并能熟读领悟阐释其中的精微义理。尤其是对《道德经》第八章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很高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水的善德最高,水滋润万物,扶持万物生长,而水却从不争名、争功、争大、争利,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随处而安,贞静自守”。


作者在天师洞看张道陵生平简介

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品味着笔记本上的那些话,越想感触越深,越想越觉得水的善德至大至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养育万物,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皆离不开它。没有了水,一切生命都会消失,有的甚至连几个小时也耐不过去。

水最无私。它只知默默无闻地工作,从不在乎人和万物是怎样利用它、怎样对待它的,也不在乎它最终的归宿在哪里,泡茶煮饭也罢,洗衣冲厕也罢,灌溉浇地也罢,它都百依百顺;最终,无论是流向大海,还是蒸发到空中,亦还是消失在土壤、沙漠中,都毫无怨言,真可谓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水最谦卑。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的特性就是向下,总是一刻不停地奔向那些低洼之处——世俗人最厌恶的地方,无论所到之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它都能随遇而安,泰然处之。它对我们这个世界的贡献是如此之大,却不贪天之功为己有,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与万物无争,总是保持谦和、超然的心态,心境如止水一般清纯宁静。

水的善德远不止这些。我们赞美水,感恩水,更要学习和弘扬水的高尚品德,要像它那样,一心向善,多行善举,多做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事。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