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西北保育小学饭票

日期:2019-04-12         

5047811.jpg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大批干部上前线作战,子女留在后方无人照管,为了照顾这些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党中央决定创办收留干部子弟和烈士遗孤的学校。1937年3月1日,徐特立提议在鲁迅师范学校附设干部子弟小学班,得到中共苏维埃政府批准。1938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创办了延安干部子弟学校,鲁迅干小班学生全部转入该校。1938年4月,边区教育厅决定将延安干部子弟学校与延安完小合并,并改名为“延安鲁迅小学”,属边区教育厅直属学校。1938年8、9月,由于日本飞机经常侵扰延安,鲁小与边区中学合并,成为边区中学小学部。1939年2月,小学部搬到安塞白家坪单独建校并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简称“延安保小”。1945年7月,党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成立保育院第二小学。1946年冬,“延安保小”奉令与“抗小”合并为“延安一保小”。1947年3月,“延安一保小”兵分两路,一路跟随党中央赴华北,即现在的北京育才学校。一路与二保小(1945年7月成立)合并称“一保小”,转移到山西境内

中共陕西省委原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延安保小”校友李林森先生说,“延安鲁迅小学”、“延安边中附属小学”、“边区保育院小学”实际上是“保小”创立后,经过几个不同的发展演变阶段所产生的不同校名,几个校名是一条红线所穿,其性质、宗旨、目的都是一样。

1948年,延安光复后,一保小从山西迁回延安。1949年5月西安解放,年底学校奉命来到西安。一、二保小合并,一部分留在延安(即现在的延安育才学校),一部分迁入西安。1950年,学校搬迁至书院门,正式起名为“西北保育小学”。1952年,学校正式搬至今日的育才中学现址,兴善寺东街11号。1969年,学校与原三十七中学、向阳区新风小学合并,成为“西安市向阳五十七学校”。1972年起,学校改名为西安市第三十七中学。

1983年7月8日,参加北京育才学校校庆的胡俊校友等同学,代表参会人员给习仲勋写了报告,要求将西安市第三十七中改为西安育才学校。习仲勋批转给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马文瑞又批转给陕西省委书记董继昌。1983年12月1日,西安市第三十七中学正式更名为西安市育才中学。至此,当年的一保小南迁西安成为现在的育才中学,二保小留在延安成为延安育才小学。东渡华北师生并入华北育才学校,进入北京后成为北京育才学校。这形成了当年保小,今日育才在延安、西安、北京三地存在,呼应发展。

作为战时延安创立的红色学校,除了首任校长是大名鼎鼎的徐特立先生外,也培养出了许多知名校友。例如,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原武警部队副总司令霍毅中将等,均曾经是延安保育小学学生。毛泽东曾经为延安保小题词:为教育中华民族的新后代而努力;邓小平的题词是“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扬延安精神,培育跨世纪优秀人才”。

如今,西安市育才中学已是省级标准化高中、省级文明校园,也曾受到国家教育部嘉奖。毛泽东当年的题词“为教育中华民族的新后代而努力”,被镌刻一块被命名的延安石上,如今矗立在西安市育才中学的校园里,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