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江淮银行

日期:2019-05-16         

江淮银行于1941年成立,行址设于苏中,发行江淮币通行于苏区各县。与此同时,苏中区下属的两个区:淮南区、淮北区亦有地方银行(银号)。分别为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1945年8月与其它4个地方银行(银号)合并组成华中银行。

1941年1月底,中央军委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所属部队编为7个师和一个纵队,并建立了华东抗日根据地,直接威胁着日伪军占领的南京和上海,敌人除了在军事上“清乡”、“扫荡”外,还在经济上对抗日根据地实施严密封锁,采用日军军用券、伪军储备银行券、国民党“法币”及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江苏农民银行”券,企图掠夺根据地各种物资。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军需供给,新四军在盐城设立了直属军部的“财政经济部”。3月,陈毅、刘少奇等人决定筹建银行,发行革命货币。

据说,对于当时银行取什么样的名称还有一段趣闻。建立这个银行叫什么名字好呢?当时有同志建议取名“淮南银行”。有人考虑到这个银行立足淮南、面向淮北,建议取名“两淮银行”。刘少奇同志微笑着说:“叫‘两淮’?面太窄,也不够气派。新四军还要向东发展,继续挺进,将来是面向大江南北,横跨淮河两岸,叫‘江淮银行’如何呢?”于是,银行的名称就被定为“江淮银行”。

1941年4月1日,“江淮银行”在盐城成立,4月12日开门营业。在行政隶属上,江淮银行归属新四军军部的财经部领导,对外是两块牌子,对内是一套班子。财经部部长朱毅兼任江淮银行行长,副部长李人俊、骆耕漠兼任江淮银行副行长。江淮银行共有四五十人,来自3个方面,一是军部调派的党政财经干部,二是上海地下党选送来熟悉银行业务的同志,三是选调自军部抗大五分校女生队队员。

1941年夏天,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大规模“扫荡”,7月20日前,成立了仅3个月的江淮银行随军部财经部转移,暂时撤离盐城。撤离时,行长朱毅决定把作为银行储备基金的银元、金条等实物分别装在特制的12个木箱内,秘密转移到盐城以东的农村,深埋在南洋岸一带的池塘里,留下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埋伏在老百姓家,以疗养身体为名,暗中监管金条和银元。财会稽核员麦洁红等一批女同志怀揣金条随副行长李人俊等人,向东台海安方向转移。其余人员则在副行长骆耕漠率领下,和财经部一起向阜宁淮北方向转移。

银行不少职员都是年轻女同志,在转移中,为了保护银行金库内的金条、银元、税款和支票,她们不惜丢掉各自的衣物,将行军用的米袋和被单制成专用钱币袋,分捆在身上,人不离钱,钱不离人,随军秘密转移,吃尽了千辛万苦。

8月下旬,敌人的“扫荡”被粉碎,江淮银行工作人员又在骆耕漠带领下,冲破敌人封锁,到达阜宁临时军部会合。陈毅军长获悉江淮银行无人员伤亡,钱未丢失,很是高兴,称赞江淮银行“保护了公款,为军部经费开支提供了方便。”而埋藏在盐城农村的12箱金条银元等也被全部安全运回,交给了新四军三师。

当年9月,从缩小战略的角度出发,新四军决定撤消江淮银行总行,将华中分为9个战略区,分别自行建立银行,骆耕漠率领部分人员下放到三师建立盐阜银行。副行长李人俊在粟裕的第一师建立苏中财经处和银行,银行仍沿用“江淮银行”名,正副行长仍然是朱毅和李人俊。

日伪军除了对盐阜抗日区实施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外,还把大量贬值的法币和伪币推向根据地,掠夺根据地物资。1942年8月,江淮银行决定以货易货,在苏中发行抗日革命货币———江淮币。

早在1941年5月,江淮印钞厂就在大丰裕华镇建立,但由于形势紧张,纸币还未开印,机器就被拆除埋藏在深水河内,墨油深埋土中,上面种上菜,印钞纸则分散在老百姓家隐藏。江淮银行再次成立后,印钞厂转移到阜宁羊寨继续生产。

江淮银行当时还是华中地区一级金融中心,它主要负责帮助其它根据地印制多种版面抗币。江淮币主要在盐阜、淮海、苏浙等根据地使用,当时有壹元券、伍角券和贰角券,分凹凸版两种印刷。印钞用的版子是在上海秘密刻好后运到根据地的。在上海制版时,为防止敌人破坏,只刻好花边花球、风景和面值,行名、图章、编号等,都是在根据地制成铜凸版,再套印上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阜宁县羊寨印刷的江淮币背面呈橘黄色,下端“1941”年制版年度字样以上印有英文签名“HwuFao”,即汉字音“胡服”,这是刘少奇当时化名胡服工作时用英文签上去的,在各根据地银行发行的抗币中,只有这类纸币上印有刘少奇的英文签名,极其珍贵。票面上还印有“作抗币伍元”5个黑字,正面蓝色,在橘黄色行长印章两旁,各套印蓝色“盐阜”2字,橘黄色“作伍元”3字。

5cdd021751ff5.png

5cdd021777c68.png

5cdd021ac843e.png

5cdd021aee2b8.png

5cdd021b826f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