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民俗风情

宝鸡炎帝祭典

日期:2019-08-15         

5d551aaea9528.jpg

宝鸡是炎帝故里,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据民间传说,宝鸡地区的炎帝祭祀活动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约在五千年前,炎帝因误尝火焰子(俗名“断肠草”)而逝于宝鸡天台山,黄帝闻听后,急速赶往天台山祭奠。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秦人在吴山祭祀炎帝、黄帝,开创了官方祭祀炎帝的先例。 

20世纪80年代初,祭祀炎帝活动开始在民间兴起。90年代初,在宝鸡市原河滨公园(现“炎帝园”)易地重修了炎帝祠,在常羊山重修了炎帝陵。自此,每年的清明节、炎帝忌日,都在炎帝祠、炎帝陵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祀典礼。祭祀程序包括:全体肃立、鸣钟、奏乐、由代表敬献祭品,进行奠酒仪式,民众敬献花篮,主祭人读祭文。此仪式完毕后,全体肃立,向炎帝行礼,礼毕结束仪式。 

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汉族民间祭祀连年累月不断,历代以来香火鼎盛,绵绵不绝,延续至今。官方的公祭、告祭也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据史料记载,盛大的祭典于宋代就“三岁一举”,明代不下15次,清代有38次之多。汉族民间祭祀最早有记载的官方祭祀活动在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并“三岁一举,率以为常”。此后,元、明、清各代祭祀活动从未间断。 

炎帝陵祭典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已形成了一个涵盖宗教、文学、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文化载体,具有特殊的文化、历史、科学价值和国际影响力。炎帝和黄帝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宝鸡炎帝祭典活动以一种文化的典礼“追中华文化之根,缅先祖功业之德”,传播全球华人同根同祖的民族观念,这对于宣传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及世界各地炎黄子孙感情交流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炎帝祭奠现已先后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d551ab2dbc16.jpg

5d551999ee425.jpg

5d5519a26a726.jpg

5d5519a6b1fd6.jpg

5d5519aae5a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