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民俗风情

合阳灵泉古村

日期:2019-08-08         

5d4be62f50328.jpg 

灵泉村位于陕西合阳东15公里黄河西塬畔上,传说因村东南的深沟里原来有一眼甘泉治病非常灵验而得名。灵泉村三面环山,分别为福山、禄山、寿山。灵泉村地灵人杰盖得之福、禄、寿吉星庇佑。当地在清朝非常富庶,筑有城墙,民居也多有大户人家的华丽富贵之风,属于北方难能可贵保存较为完整完好的古村落。器宇轩昂的建筑和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是当地古村的一大特色。

灵泉村的建筑格局,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城内东西北三面环沟,并修有城墙保卫村庄;根据镶嵌在三义庙旁墙壁上的石碑记载,康熙三十七年四月修建城门洞,瓮城城墙时间不详,其他的土城墙是在同治时期一场战乱后,由清朝政府组织重建,历时三年完工;城门一共有三座,东西南各一座,除城门外,城墙为土制作,高处约7米高,厚半米到4米不等,周长约三千余米;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部分城墙已经倒塌断裂,只剩南面及西面瓮城城门和城墙尚完好。

从西城门往古村走,砖砌的城门上“金汤巩固”已模糊不清,城门背面的“笏柱西爽”到很清晰,查资料应出自《世说新语笺疏》语:“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意为闲情雅致、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城门外书“人心安堵”,城门内题“财阜南熏”,意指人民安居乐业,财源广进,用词与现在大不相同。紧挨南城门洞是一个旧戏台三义庙,上面有精美的砖雕石刻,没有毁于文革,倒是被文物贩子偷盗破坏了不少!戏台侧面上的石碑记载了城墙建造的来龙去脉。戏台斜西侧是当年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院,村委会设于此,但破旧已空无一物。

村委会大院大部分为四合院形式建筑,房屋高大宏伟,上房供奉祖先牌位,又兼红白喜事待客之地,大的宅院通常是两进式,从门房、 腰房到上房依次升高,寓意“步步高升”。民居位置、朝向等等都十分注重风水,庭院坐地朝天,接阳光雨露日月之精华,通风透气,给室内带来新鲜的空气。

院落门前有“抱鼓石”、“上马石”、“石门墩”以及被称为“庄户人家的华表”的拴马桩等,上面雕刻着戏曲人物、吉祥图案,传统文化印迹俯首皆是,大门两侧的看墙上凹、阳凸雕刻着家训或警世格言,主要是提倡勤俭持家,读书重 教的内容,这反映灵泉村人重伦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代又一代灵泉村人的理想是在经商为本的前提下,寒窗苦读,希望最终能够 入阁拜相,光宗耀祖。

建筑最具特色: 灵泉村党氏的老祠堂,门楼两边八字墙上“ 受姓西来,瓜緜棥衍;修祠东向,山峙河横”的砖雕对联,交代了党氏的来历和修祠的地势,灵泉村的村民九成姓“党”,他们的先祖是西夏党项族军人,因打仗而留居在这里。

村东头有老井房,房基砖砌,已有些破损,门上题刻“道通四海”,房内有辘轳和龙王龛,两边对联上联:井如德水千秋涌     下联:神佑灵泉万代流 横批:有本如是。老井房周围也是破败不堪,想起了戴复古那首“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的诗句。    古宅的外墙上很多地方留有文革时期的标语和宣传画,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灵泉村古民居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整体面貌,至今,虽然老民居损失了一些,但还有完整的城墙、祠堂、老井、庙宇等等,而且他们村的老民居高大气派、街道宽阔,有灵泉村的特色。

5d4be6401451a.jpg

5d4be62b247a2.jpg

5d4be6337f569.jpg

5d4be69ccd38a.jpg


5d4be6486e9ae.jpg

5d4be64c997d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