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理论探讨 > 滋养初心 淬炼灵魂 > 名家解析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

日期:2020-06-09                  作者:王今诚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追求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闪耀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党性原则、政治情怀、崇高品德、真理追求、宗旨意识,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为延安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不断推进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和夺取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一、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补足精神之钙。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延安精神蕴含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民族复兴、事业成功、人民幸福的重要精神源泉。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情绪饱满、士气高昂,充满着战胜艰难险阻为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到底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正是这种始终不渝、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和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炼就了延安精神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理想这永恒的信仰和不灭的航灯,才使延安精神由朴素走向成熟。因此,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关键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经得起风险考验,抵得住各种诱惑,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站在历史新方位,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就是要让信仰的坐标永驻心间,坚定信仰发挥信仰的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全面贯彻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思想根基,牢记初心使命,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要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定抗疫必胜、脱贫攻坚必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定实现的信念,坚决战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二、从延安精神中查找党性的差距

从延安精神中查找党性的差距,站稳政治立场。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的战斗力关键在每位党员的党性修养上。只有坚持锤炼党性,才能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延安时期,随着党在组织上的壮大,一个以思想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党的伟大工程隆重开启。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首先是高度重视党性修养,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在思想理论创新的同时,普遍开展党内教育,通过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高度完整提出并阐明了党性修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并要求党员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整体利益,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首部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党内法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全党加紧锻炼党性、提高党性、培养党性、增强党性。此后,党性在党的建设中成为一个基础性与统领性的要求,党性概念开始广泛进入党的建设领域。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进一步指出: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我们要使许多自觉地个性集中起来,对一定的问题、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有统一的意志,这是我们的党性所要求的。由此可见,党性绝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它具体体现在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党员干部不服从组织、不服从中央、不执行中央的决策、不遵守党规党纪、不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就是不讲党性。

站在历史新方位,党员干部对照延安精神查找党性差距,就是要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和政治能力。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加强理论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一切工作从人民利益出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加强政治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必须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坚决抵制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和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不良风气。

三、对标延安精神校准前进方向

对标延安精神校准前进方向,守初心担使命。政治方向,就是政治理想、革命信念和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革命历史经验表明,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这是校准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延安时期,在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革命意志,从小变大、从弱到强、从局部执政走向全面执政,就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有统一的思想和一致的行动,靠的就是远大革命志向和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与激励。1938年4月1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的讲演中,深刻阐明了什么是政治方向:“共产党有一个方向,政治的方向。……这个政治方向是代表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的。共产党,从它生下来的那天起,就决定了这个方向。……为什么全国人民特别喜欢共产党呢,因为它不但有了政治方向,而且坚持了这个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必须跟进一步。延安时期,通过全党大学习和整风运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发展,全党理论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共产党真正成长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对标延安精神校准前进方向,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站在历史新方位,对标延安精神守初心担使命,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做贡献,巩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陕西作为延安精神发祥地的,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的重要阵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作为建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国家级干部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坚持姓党原则,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作为一名干部教育工作者,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党史姓党,深刻理解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准确把握干部教育、党性教育的目标任务,以正确的认识和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拥护者、自觉践行者和大力宣传者,敢于亮剑发声,与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坚决斗争,不做两面人、搞两面派和“伪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