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机构寻踪 > 新文艺圣殿——延安鲁艺 > 文献参考

三弦战士韩起祥

日期:2020-04-15         文章来源: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处         作者:雷明娟

5e96c9b91a158.jpg

韩起祥在演出

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陕北,有一位土生土长的民间盲人艺术家。他在早期西北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用三弦动员群众参加抗战与生产,他就是 “三弦战士”——韩起祥。

韩起祥出生在陕北横山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九人,他小名多余。幼时因患天花导致双目失明。苦难的家庭对于体格健全的成年人来说都很难生存,何况是个双目失明的孩子。6岁时,病危的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说:“孩子,家里其他人我都放心,就是放心不下你啊,不如与我一起走吧,免得以后在这世上活受罪。”说着,就举起了旱烟锅要朝儿子的头上砸去,年幼的韩起祥哭喊着向父亲求饶:“爸,我要活,我要活”。父亲的手掉在了炕上,就此撒手人寰。父亲走了,家里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母亲为了给这个盲眼儿子寻求活路,用15块儿豆腐给他换了一把三弦,又卖了一亩土地换了钱,送他到米脂学习陕北说书。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学艺三个月就能单独说唱,之后在延安、榆林一带以说书为生。

后来他偶遇了陕北红军将领刘志丹,刘志丹怜悯他赤脚奔波,送给他一双新鞋和四块银元。就这样他与红军结缘,并将红军的宣传标语藏在三弦壳里,走到哪儿就贴到哪儿。以说书卖艺为名,暗地里宣传红军,成了红军的秘密宣传员。1940年,韩起祥联络了32户穷人,身背三弦来到延安,用说书宣传、歌颂党的恩情。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致力于陕北说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就地取材、编写、演唱,将说白和演唱、表演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形成中国民间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在他的带领下,边区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造旧艺人和说新书的活动。

一天,贺敬之带韩起祥到鲁艺说书,并给他讲了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1943年在延安的聚林山一带,二流子和巫神勾结起来,装神弄鬼,欺骗群众。他们晚上等大家都睡着后,就把羊血洒在老乡的门上。骗人说是“红鞋女妖精显灵”,搅得村民人心慌慌,纷纷离家远逃,这伙人就借机抢劫钱财。”韩起祥认为这是一个好素材,背起三弦到案发地去了解情况,编写唱词。回到延安后,他编创了破除封建迷信的《红鞋女妖精》。他还走街串巷,每到一个村庄,就席地而坐,手拿三弦为群众说唱“共产党,会捉鬼,捉的活鬼坐禁闭,共产党,为人民,破除迷信观念新,劝大家不要信鬼神,好日子一定能来临。”唱词吸引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大家纷纷追着他要听他说书。随后他还创作了反对买卖婚姻的《刘巧团圆》、宣传男女平等的《张玉兰参加选举会》、讲述重庆谈判的《时事传》等新书,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1946年8月,他受邀到杨家岭给毛泽东主席去说书,主席听了他的新书后,鼓励他要多多编写演唱工农兵的作品,并对他说:“你的书说得好,就是这把三弦不行,待全国解放后,我要送你一把好三弦。”在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上,主席兑现了诺言,送给他一把好三弦。

5e96cb6565f8a.jpg

以韩起祥为原型的曲剧《书匠》剧照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全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但他放弃了北京优越的条件,继续扎根陕北,对于这个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来说,“金仡佬,银仡佬,比不上陕北的土仡佬”。回到延安后,他继续编写新书,讴歌新人新事新气象,举办培训班数百起,培养说书艺人数千名,还招收女弟子,打破了女人不说书的旧习俗。

韩起祥以惊人的记忆力、超群的编唱才能、熟练的说书技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共编创了570多篇的说书作品,开创了陕北说书的新纪元,使得具有厚重文化积淀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陕北说书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韩起祥就是用这样一把三弦践行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高尚品质和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