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散文

父亲的往事

日期:2020-02-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庚子

父亲属牛,出生在1937年的正月十三,与我的生日同月同日。父亲当过七年兵,在部队当过副班长,转业回乡时,父亲重操旧业,与耕地为伴,一辈子勤勤恳恳,辛苦劳作, 官至生产队队长。父亲从未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也从未坑过任何人,59岁驾鹤西去,一生无愧天地、良心,属于无需排队,直接可以进入天堂的一类人。

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东台,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北宋三位宰相范仲淹、晏殊、吕夷简都曾在此任过盐官。此地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东临黄海,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河流,85公里的海岸线,正以每年一百多米的速度向大海自然延伸。唐朝修建的海边导航古塔-海春轩塔,已经和黄海渐行渐远,成了著名的内陆佛塔。父亲出生在这里。

父亲一生重情重义。儿时的记忆中,家里非常困难,一家七口属于勉强糊口度日,但父亲总是在力所能及帮助左邻右舍,家里来了亲朋好友,父亲会不遗余力地招待。大伯家的傻儿子(智障)"毛头"一到吃饭的时辰,就到我们家串门,父亲会毫不犹豫地给他盛上一碗,我们兄妹几个都把嫌弃的目光投向"毛头",表达对父亲的不满,可是父亲却投来了"凶狠"的目光,吓得我们不敢吭声,眼看着父亲温柔的对"毛头"说,快吃,吃完了早点回家!父亲对我们"凶狠"的目光,对堂兄毛头的"温柔"一直刻在我们的心里,现在一经想起,眼泪总是眼圈里打转,那份刻在父亲骨子里的善良影响了我们一生。父亲去世22个年头了,已经53岁的"毛头"一到我家依然保持着这个待遇,母亲总会好饭好菜招待"毛头"。

父亲一生充满担当。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全家的依靠。在那个年代,养活4个孩子并且供他们读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母亲为了让父亲吃饱,好保持一份体力,在做饭时一锅两煮,一半是米饭,一边是玉米饭或大麦饭,父亲常常把米饭让给奶奶和年幼的我们。80年代初,国家政策好了,父亲想着法子挣钱养家。老家河网密布,父亲在寒冷的冬天穿一种由各种轮胎皮做的"皮衣"下河摸鱼,父亲常常冻得手发青,嘴发紫,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在最冷的时候下河摸鱼,父亲说,"天气冷,鱼不爱动,摸鱼会容易些",20年后,我也成为父亲,穿越时空隧道,我强烈感受到父亲无比深沉厚重的爱,他用一生的辛劳为我们遮风挡雨,他用坚强和勇敢教会了我们务实与担当!

父亲一生嫉恶如仇。父亲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动荡期。记得70年代未的一个夏初,大队干部带着几个人到我家门口,要求父亲把池塘边上的"拾边土"上长的庄稼割掉,父亲坚持不割,争执不下,书记带来的几个人开始砍割庄稼,父亲的眼神喷射着无比愤怒,30多岁的父亲几个健步上去,一连夺下几把镰刀扔进池塘,转身也把大队干部的破旧自行车扔到水渠里,怒发冲冠的父亲吓到了他们,他们落荒而逃。那个年代,父亲的后果可想而知。社会动荡中,父亲饱偿和承载了太多人间疾苦、世事悲凉,那个时候的父亲也会抱怨政策和村里的人不地道、不靠谱,一如若干年后我抱怨有些地方的人坑多、水深。

父亲一生乐观向上。父亲一天书也没有读过,但靠着求知的刻苦与奋发,学会了读书看报。因为是生产队长,家里有一本《红旗》杂志,他经常在杂志上划划点点。父亲的钢笔字也写得很有意思,有时候一句话里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还有一些地方是空格。父亲关心政治,县里"三个半小时"的广播他坚持收听,广播坏了他会找人在第一时间修好。不管是遇上天灾还是人祸,父亲总能有板有眼地处理好,总能给家人一份宁静与平安!父亲酷爱家乡的昆曲,有条件有时间总会听一折,一曲《十五贯》听了无数遍,痴迷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昆粉"。父亲对我们兄妹四人寄予厚望,当年,我把考上军校的消息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非常激动,姐姐后来告诉我,父亲当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当天晩上喝了很多酒。我理解,父亲的泪水是释怀、是骄傲、是幸福、是希望……

岁月悠悠,往事依稀。父亲是一个农民,尽其一生,没有此起彼伏的乐章,也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平凡得像一根小草,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可是父亲的灵魂却高贵、独立,周身散发着光华,值得我一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