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军旅印记

在军旅宣传股的日子里

日期:2022-06-20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颜宝祥
       我怀念军旅岁月,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个熟悉而亲切的身影,一桩桩往事在脑海里流过,一幅幅画面扑面而来。

1969年冬季,我入伍来到了青海省军区独立师一团,分到了一营一连。9月份,我参加了团政治处举办的新闻报道学习班,结业后,就留在了团部报道组。

负责管理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是河南籍战士张存禄,他是1969年春季兵,高挺的个头,干练潇洒,非常精神,一笑起来脸蛋就现出两个酒窝,我们都喊他“班长”。虽说这个班长只比我们早入伍半年多一点,但我们都很佩服、尊重他。这个“班长”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生活很关心,业务常指导。我们写好的稿件自然是先要经过他把关,有的还要经过新闻干事王群审阅,然后盖上政治处的印章,才可以发往报社、广播电台,保证新闻报道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那时团政治处给我印象特别深。从主任到各股室的干部,一点架子也没有,朴素大方,平易近人。听说报道组来了新人,各股的股长和干事就来到我们中间,亲切地问这问那,经常和我们交谈、鼓励,报道组里时常充满了欢乐的笑声。我感到上下级关系融洽极了,干部战士相处得真好,大家就像亲兄弟,工作起来心情特别舒畅。

宣传股股长谢圣乾,(20世纪)50年代入伍的老同志,身材魁梧,满腹才华,为人谦逊,和蔼可亲。我刚到报道组,他就带我参加团党委中心组的学习会,会后要我写出专题报告,一是报上级党委,二是改写成学习纪要发往新闻单位。他还示意我采访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团长李学瑞、参加过人民解放军西北战场多次战役的副团长张秉申,还有荣获上甘岭战役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的副参谋长邓彰德,吩咐我学习首长的优良品质,宣传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采访中,我才了解到团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好几位都是在战争年代的战场上同敌人奋勇搏杀过的英雄战士,他们身上那种居功不傲、一身正气的博大胸怀,对党和祖国无限忠诚的坚定信仰,浑身充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人十分敬佩,对我教育很深,写作中常常充满了感动。不久,我们采写的新闻、通讯和文章,在报纸、广播电台陆续刊登和播出,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从那以后,我们就自觉地背上背包,深入到基层连队,住到战斗班,当好普通一兵,采写报道基层官兵的先进事迹,刊稿数量不断增加,部队首长非常满意,不断对我们进行表彰。

    一团团部驻在西宁市的南滩地区,大院十分简朴,但显得非常庄严。红领章、红帽徽映照着一群热血男儿的青春脸庞,绿色军营成为驻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大门一眼就能看见照墙上的“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红色大字,马上就能使我们联想到部队的神圣使命和军人的光荣职责,倍添自豪与责任感。三排简陋的平房东西成行,部队的指挥机关就设在其中。我们报道组在中间一排最东边占用两间房子,紧邻机关的菜地。其中一间四张桌子摆成一个长方形,是我们的写作室,另一间则搭成了通铺,四个报道员的内务整理得和连队战斗班一样,整齐划一。因为经常要下基层连队采访,人员齐全的时间总是比较少。为了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我们时常加班加点,熬夜写作是经常的事。

从西安市入伍的阎绪海,说话幽默风趣,诙谐生动,尤其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有一次,我和他一起谝起了家乡。他说起了古都西安的辉煌历史,我则眉飞色舞地向他介绍故乡韩城的文物古迹。我告诉他,韩城历史上就有“小北京”之称,司马迁祠雄奇险峻,黄河龙门气势磅礴,恰如李白千古名句所述:“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韩城县城的古迹星罗棋布,明珠璀璨,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就说韩城文庙吧,全国闻名,始建于元代,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完整。通往文庙的道路东西走向,称作“学巷”,小时候我到县城“学巷小学”读书,这里是必经之地。穿过东城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古牌坊,牌额上雕刻的“德配天地”四个黑色楷书大字令人顿感庄严肃穆。走过牌坊就是文庙,东西两侧开门,门额题“圣域”“贤关”,两边侧门前各竖立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文武百官军民至此下马”的碑文清晰可见。让人尤为惊叹的九龙壁,色彩斑斓,熠熠生辉。庙宇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凝重,古柏参天,庄严雄伟。文庙西边又耸立一座牌坊,上书“道冠古今”,两座牌坊与文庙建筑浑然一体,布局精妙,绝对让人心灵震撼。阎绪海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不断地问这问那,小本本上记了不少。后来,我从他发表在《青海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里,就读到了我向他介绍的文物古迹这方面的内容。我不禁感到,人们常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一点都不假,阎绪海重视多方收集创作素材,绝对是个有心人,我从中受到了启发。从澄城县入伍的孙金海,不但文字功底好,而且讲故事的水平也相当高,往往是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有一个周六的晚上,大家听他讲惊险故事入了迷。孙金海一看已经22点到熄灯时间了,于是就卖个关子说:“欲知事后如何,且听明晚分解。”我们几个一听急了,哪里肯罢休,硬缠着他不放,笑着逼他把故事讲完,这才心满意足地熄灯睡觉。

一团部队分布一百多公里,有几十个执勤点,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报道员的足迹。我忘不了我的老连队,隔一段时间也去连队采访。亲切和蔼的大个子指导员张志明,他一直关心着我的成长进步。在我入伍一年后,他通知我到连队农场参加支部党员大会,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报上级党委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然,也见到了我们可敬的连长阮富贵。我和班里的战士陈生田、连部司号员薛天友等几个同乡战友,最喜欢学他一口纯粹的陕西腔在队列前讲话:“军队嘛,就要有军队的形象、军队的作风,军人嘛,就要有军人的样子、军人的素质”,议论连长军姿英武,腰杆笔直,讲话声音洪亮,动人心魄,让人印象深刻。不由记起我入伍半年多时,有一天午饭后,通信员走进我们班说“三班副,连长让你到连部来一趟。”我马上跑到连部,看到指导员也在,连长让我坐下,对我说:“我回韩城老家探亲时,走访了几个战士家庭,也到你家去了。你父母亲都还好,他们让你安心工作,不用惦记家里。你在连队干得还不错,大家对你反映也好。你们班长是一个老兵,你要配合他抓好班里工作。抽时间经常给家里写写信,让父母亲放心。”我当时十分惊讶,连长居然也是韩城人,我根本不知道,他从没有提起过。让人感动的是他是一个有心人,利用探亲时机,走访战士的家庭,那种对士兵的一片深情,让我感到了部队和家乡亲人的温暖。当连长把我母亲托他带的红枣递到我手上时,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两行热泪瞬间从脸颊流下。

一年后,从甘肃白银市入伍的薛东平、徐培福也先后来到了报道组。1972年冬季,室外冰天雪地,而我们房间里炉火正红。我们自己动手砌的炉子和火墙非常实用,屋子里很暖和。一天,薛东平的父亲到部队探望儿子,来到了报道组。他身材魁梧高大,满面红光,看到我们的内务整洁有序,十分欣慰,连连说“不错不错”。东平向他父亲介绍我说:“爸爸,这就是我们的班长,陕西韩城人。”老人家一听说我是韩城人,非常高兴,马上来了精神,激动地说:“噢!司马迁故乡的兵,好嘛!当年我就参加了解放韩城的战斗啊!”一听到这句话,我立刻对这位革命前辈肃然起敬,倍感亲切。东平父亲说:“当年解放韩城的战斗,部队士气很高,打得非常英勇。韩城县城北面和东面都是古老的寨子,敌人在每个寨子都布下了重兵,居高临下,负隅顽抗,地形是易守难攻,对我十分不利。我们攻击赵家寨的战斗十分激烈,今天回想起那场战斗的情景,还觉得历历在目,好怀念我们的战友啊。”东平父亲的这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让我心里充满了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敬仰。后来,我还经常和薛东平说起他父亲的话对我的震撼。以至于几年后,薛东平有一次还学着用陕西话对我说:“我爸爸对你印象非常深刻,总问我,那个韩城娃在部队干得怎么样啊?”我对东平说:“你爸爸是老革命、老军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老人家和我有缘,我的家乡解放有你爸的军功。现在,你和我又同聚军营,工作学习在一起,咱们更是有缘人,同志、战友加兄弟,咱们都应该努力工作,为部队增光,你说是不是?”薛东平轻轻地在我胸部打了一拳说“是”,然后开心爽朗地笑起来。

1973年3月,团党委任命我为特务连排长,但却没让我到职,继续留在宣传股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并派我到青海日报社政文部学习了半年。1974年,政治处领导又安排我到青海日报社学习工作了半年多时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回到部队后,谢股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颜宝祥,你记住,在部队,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学无止境,有志者事竟成。常言说得好,自古人生忌骄满,虚怀若谷谦为先。任何时候都不能翘尾巴。那种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自高自大的人,是最没有出息、最没有前途的。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老股长的叮嘱我都记在了心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觉得暖暖的。

在实践中,我们报道组形成了独有的好作风、好传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严禁虚假。在省军区团级单位中,一团每年上稿数量和质量都排在前列,得到各级表彰,团政治处连年给新闻报道组荣记集体三等功。1974年8月,我荣幸出席了独立师召开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介绍了我们报道组的事迹和经验,引起了热烈反响。我心里非常清楚,新闻报道成绩显著,当然是部队领导一心全扑在部队建设上,领导班子认识高,抓部队建设成效好。政治处干部战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作风扎实,真抓实干。宣传股的领导率先垂范,给大家做出了好样子。报道组成员责任心荣誉感非常强,工作起来几乎就像拼命一样,不出成绩决不罢休,宣传股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战斗集体。1976年4月,我写稿时突然晕倒在办公桌上,在师部医院治疗了好几个月。回到工作岗位后,大家十分关心我,问寒问暖,十分体贴。政治处主任白克栋对我说,心情放愉快一点,工作不要太累,加强锻炼,注意休息,把身体调节好。有一次宣传股开会,贾玉贤股长说:“宝祥刚从医院回来,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大家都在一个股里工作,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团结友爱,齐心合力把工作干好。”后来,他在工作中不断地关照我,一再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马虎大意,语气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大哥。新来的报道员郭来道、王安民总是对我说:“颜干事,你有什么事尽管说,我们帮你办。”我切身感受到,军队真的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一团政治处,我遇到了好首长,他们也是我的好兄长,成长路上的帮扶人;在宣传股,我遇到了好领导、好同事,我们结成了好战友、好兄弟,情同手足,风雨同舟,军旅情谊,无比珍贵。他们给予我的关心、爱护、批评、帮助和鼓励,我牢记在心,终生不忘。

韶华飞逝,时光如梭,五十三年匆匆而过,转眼间,青春岁月逝,已越古稀年,真情常呼唤,记在胸怀间。我入伍9个月调入报道组,在宣传股做新闻工作十四年,以后走上团级领导岗位。人民军队教育我忠诚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勇敢坚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献身国防,培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军队干部。忆起昔日激情燃烧的风雨历程,我感到非常幸运。军旅生涯所有的遇见,是缘份、是幸福、是友谊、是财富,它让我一生充满了正气、自豪、感恩和怀念。难忘的军旅岁月,军旗猎猎,军号激越,凝铸了军人的崇高理想,锤炼了军人的思想品格,磨炼了军人的坚强意志,增强了砥砺前行的力量。每每深情回顾,内心总是充盈着快乐与感动。红星点亮了我的人生之路,红星一直闪耀在我心中。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