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活动

陕西审读三十年结出硕果

——《媒介评价样本》出版祝贺与答谢会侧记
日期:2021-04-12        作者:王新民

4月11日,《媒介评价样本——陕西报刊审读报告(1988-2018)》(以下简称《媒介评价样本》)出版祝贺与答谢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老领导,新老审读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学者、教授和长期为陕西报刊审读兢兢业业做好服务的同志等30多人参加会议。

6076abe8c19fc.jpg

会议由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原主任、《媒介评价样本——陕西报刊审读报告》主编薛耀晗主持。薛耀晗同志在介绍与会人员后致辞说:今天,我们是因为一本书记载的一件事而聚集在一起的。这本书就是《媒介评价样本》,一件事即陕西报刊审读。编写这本书既是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更是为了记载陕西报刊审读30年的脚印和步伐。陕西报刊审读30年的成绩是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一任接一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的,是一茬一茬的审读员老师们呕心沥血实干换来的。30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记载,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同志都不能忘怀。但是今天,邀请到现场的只是与30年陕西报刊审读工作关系重大、贡献突出的代表。他逐一介绍了开头起步阶段为审读工作掌舵领航、把关定向、打好基础、引上正道的老领导、老前辈;审读专家团队的审读员老师;新闻传播院校的审读员老师;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新、老秘书长;参与审读刊物《报刊之友》《今传媒》编辑出版工作的骨干;长期为陕西报刊审读兢兢业业做好服务等同志后指出:30年来,陕西的报刊审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最根本的,是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广电局的亲切领导和高度重视。最关键的,是有一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意识形态安全守卫报刊阵地呕心沥血、敬业奉献的高素质审读员队伍。最显著的,是把一项日常的工作当事业干,创新了不少亮点。今天这个活动,既是对这本书公开面世的祝贺,也是对所有为陕西报刊审读做出贡献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答谢。

6076ac396b1a1.jpg

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文义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陕西审读三十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导向,为报刊乃至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他称赞审读工作者经验丰富,认真敬业,使陕西审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大家继续发挥余热,把陕西审读工作搞得更好。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高英杰讲话,他首先感谢大家,说没有大家,就没有陕西审读的今天,尤其是薛耀晗同志主持陕西审读工作三十年,可谓立了大功。他认为《媒介评价样本》坚定党性,导向正确;开拓进取,填补空白;编写人员,敬业爱岗;坚持不懈,终成正果。

审读专家陈四长称赞薛耀晗凝聚力强,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大家把陕西审读搞得有声有色有成果,实属不易,在此表示谢意和敬意。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来明善深情回忆当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到省新闻出版局从事报刊管理和审读工作,称赞薛耀晗主任是他事业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

《陕西电子技术》杂志社原社长、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原秘书长张忠智称赞陕西审读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在各级领导、薛主任和大家的努力下进入全国审读工作第一方阵,可赞可敬!期望陕西审读越搞越好。

60740f395d5f3.png

审读专家戴超称赞《媒介评价样本》是一部报刊业的百科全书,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值得珍藏。

担任陕西省报刊审读员28年的审读专家刘荣庆在简述志书的历史和作用后,指出该书记载了陕西报刊审读三十年,是中国的第一部纸质新闻审读研究的史志图书。它的学术文献价值、现实借鉴价值,首先源自于在前人未曾耕耘的荒野开辟、创造,也有“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同时,从事审读工作还成就了他的《新闻民俗学》与《社会紧急救助报道学》专著,表示感谢感恩。

审读专家王吉昌深情回顾自己从事审读工作五六年来的经历,深感受益匪浅。他认为《媒介评价样本》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将进一步促进的陕西审读工作迈上新台阶。

审读专家王新民结合自己曾经从事《陕西省志·出版志》组织编撰工作,认为《媒介评价样本》具有志书所具有的存史、教化和资政价值,并将与时俱增。希望做好该书的推介宣传工作,使之为推动陕西审读和全国审读工作乃至新闻出版、宣传思想事业发展发挥大的作用。

从事陕西报刊审读工作18年的审读专家卢愚在外地未能参会,特用微信发来近2000字的祝贺专文,说这部书的问世堪称新闻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是报刊审读学科的一个基础性成果,也为陕西省拿回了一项独具特色的“国内第一”。作者们不计名利、一边工作,一边编写,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其精神可敬可佩,成果可喜可贺!他认为这部书至少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思想政治价值;二是学术史料价值;三是媒体借鉴价值。

审读专家文仲称赞《媒介评价样本》为处于巅峰时期的陕西审读工作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30年陕西审读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为新时代的审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开了一个好头。

(编辑: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