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巍巍宝塔山 滚滚延河水 大写着延安精神
日期:2018-06-15 10:55:36         文章来源: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嘉岭山,现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为一的著名风景区。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所以,对宝塔山的熟悉早已经根植在我们的脑海。

夜幕下的宝塔山,高高耸立在遥遥的山顶,柔和的灯光,完美地勾勒出梦幻的塔形。间或闪烁的宝光,光芒四射,璀璨生姿,恰似那些革命者在给我们这群湖南人打招呼,增添了无比的亲切感。

宝塔山下修缮的窑洞

乘着清晨的微风,踏在宝塔山的青砖地面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回延安》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曾经感动了多少中华儿女。我们一步一步脚在走,一寸一寸心在动,宝塔山,你是革命精神的高地,有着革命情结的人都会一步一步地走近你。


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宝塔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高44米,共九层,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登上塔顶,俯视红尘,滚滚延河水环山而过,全城风貌尽收眼底。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屯兵设寨,戍边御敌,留下众多文物古迹,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宝塔山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离开宝塔山,走近延河东岸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宽阔的广场里,正值盛年的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高瞻远瞩,浩气凌霄。我们仰视着这伟岸的身躯,深深地坚信:毛泽东在延安,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该馆收藏和保护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13年期间3万余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其中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的藏书、手迹石刻及办公和生活用品。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手枪、转战陕北时的骑马(已制成标本)为该馆独藏。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刘志丹开辟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唯一保存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千难万险,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10月22日,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行动方针,作出了把陕北作为全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随后,中央红军南下到达甘泉县下寺湾,在这里纠正了陕北肃反错误,释放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习仲勋等受害同志,挽救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二楼展厅的橱窗里,“小米加步枪”静静地述说着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的一年时间里,八路军以此劣势装备抗击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作战1600余次,歼敌5.4万多人,收复了大片国土,创建了19块抗日根据地,牵制了大量日军,阻止了敌人的战略进攻,使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小米加步枪

在此期间,毛泽东在延安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许多军事著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这里,创办了第一所高等军事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先后培养了10多万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人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和他的警卫人员在杨家岭挖地种菜,朱德在王家坪种菜,周恩来、任弼时参加纺线比赛,一派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改善了党政、军政、军民关系,积累了生产建设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从事经济工作的专家和人才,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

延安革命史分十个单元展出,走过一个个展厅,就是走过一段段中国革命历史,延安,这块圣地,亦永久地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