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揭秘历史上拥有兄弟关系的著名共产党人
日期:2019-12-1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毛泽东三兄弟

毛泽东(1893—1976),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字润之。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毛泽东这个名字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命运,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921年7月,毛泽东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到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毛泽东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在以后的日子里,毛泽东先后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主席”已成为毛泽东的代名词。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因病在北京逝世。

毛泽民(1896—1943),毛泽东的二弟,字润莲。1921年参加革命,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随毛泽东到湘潭、湘乡开展农民运动。1931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军区经理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人民银行行长,领导苏区银行、财政、贸易、工矿等经济工作。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与陈潭秋等同志到新疆做统一战线工作,先后出任新疆政府财政厅厅长、新疆商业银行理事、民政厅厅长等职。1943年毛泽民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47岁。

毛泽覃(1905-1935),毛泽东的三弟,字润菊。受长兄毛泽东的影响,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赴广州,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中共广东区委、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后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任书记。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毛泽覃留下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毛泽覃率部转战于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风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毛泽覃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时年仅29岁。

图片2.png

毛泽东(右一)、毛泽民(左二)、毛泽覃(左一)与母亲珍贵合影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

陈延年(1898—192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安徽怀宁人。陈独秀长子。1919年12月下旬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编辑《少年》月刊。同年秋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之一。1923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任中共旅莫支部干事。1924年10月回国后赴广州工作。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4月,陈延年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分别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在狱中,他宁死不屈,后被敌人残忍杀害。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

陈乔年(1902—1928),陈独秀次子。1919年12月,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兄弟二人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冬,陈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3月,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离开莫斯科回国。陈乔年回国后,担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组织部长。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成立,陈乔年任区委组织部长。曾参加领导北京“三一八”群众示威游行。1927年冬,陈乔年又奉命调到上海,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当时,上海环境极为险恶,国民党反动派到处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陈乔年到上海后,不畏环境险恶,积极协同王若飞开展工作。1928年2月1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英租界北成都路刺绣女校秘密召开各区委组织部长会议。由于叛徒告密,敌人突然包围了会址,陈乔年和江苏省委机关的负责同志被捕。关押期间,敌人多次对陈乔年使用酷刑,他始终咬紧牙关,横眉冷对,坚贞不屈,还不断地鼓励其他同志保持革命气节。1928年6月6日,年仅26岁的陈乔年被敌人杀害。


林彪与林育英、林育南

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中国工人运动领袖。湖北黄冈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回国,曾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汉口市委书记。1928年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中共满洲临时省委书记。1933年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同年化名李复之赴莫斯科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和全总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曾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5年11月回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白军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抗日战争开始后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40年主持创办《中国工人》月刊。1942年3月5日病逝,终年45岁。

林育南(1898—1931),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张浩的堂弟。五四运动时,林育南和恽代英等领导了武汉学生的爱国运动。1921年,林育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武汉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1月,林育南在莫斯科出席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秘书主任,1923年与项英等人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领导人之一。从1924年起,林育南任《中国青年》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大革命失败后,林育南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0年任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是青年团第二、四届中央委员,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林育南于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被捕,2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龙华,时年仅33岁。

林彪(1907—1971),原名林育蓉。林育英、林育南的堂弟。完全可以这样说,林彪是被他的两个堂兄带出来参加革命的。1925年林彪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参加了长征。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在解放战争中,林彪率军作战,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过突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1年叛逃,摔死在蒙古国温都尔汗沙漠。

图片3.png

林彪与林育英、林育南


杨闇公与弟弟杨尚昆、杨白冰

杨闇公(1898-1927),又名杨尚述。四川潼南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任青年团重庆地委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起任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被推举为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负责人之一。1925年底任四川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6年1月和吴玉章等六人作为国民党四川省代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大会秘书处工作。11月国民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他为主席团成员之一,并当选为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执行委员。是年,与朱德、刘伯承等组成中共四川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任军委书记。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不久被四川军阀逮捕,4月6日惨遭杀害。遗著有《杨闇公日记》。

杨尚昆(1907—199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杨闇公的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后在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等职。1933年到瑞金,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三军团政委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45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职。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被监禁达12年之久。1988年4月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是中共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是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98年9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杨白冰(1920—),杨闇公、杨尚昆的弟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39年在延安陕北公学和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八路军一二九师延安留守处政治协理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第二野战军后勤部组织部副部长。1950年起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军第二政治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7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88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1989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同月在中共第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92年10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十五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图片4.png

杨闇公与弟弟杨尚昆、杨白冰


方志敏与方志纯

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后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方志纯(1905-1993),方志敏的堂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弋阳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了全县工农运动。1928年参加弋横起义。1931年任赣东北亦色警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3年1月随红十军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一方面军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政治委员、中共黎川中心县委书记兼黎川军分区司令员与政治委员、闽赣省中共均口特区委书记兼均口军分区司令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任闽浙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中共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社会部第二室主任,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中共江西省委常务委员兼省政府副主席等职。建国后,历任江西省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江西省副省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省长,江西省政协主席等职。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顾委委员。1993年病逝。

图片5.png

方志敏与方志纯


沈雁冰和沈泽民

沈雁冰(1896—1981),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常用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1913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读毕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曾主编《小说月报》。1928年夏离开上海到日本,同中国共产党失去组织关系。1930年沈雁冰从日本回国,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等。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任第一任文化部部长,曾主编《人民文学》等刊物。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中共中央根据他的请求和一生的革命功绩,在他逝世后恢复了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

沈泽民(1902—1933),沈雁冰的弟弟。原名沈德济。五四运动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编辑《少年世界》月刊。1920年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21年回国,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0名党员之一。1922年1月沈泽民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参与了团中央领导工作。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春,沈泽民、张琴秋夫妇受党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翻译工作。1930年10月回到上海。1931年初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1931年3月,沈泽民受党中央的派遣,与夫人张琴秋秘密进入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因病在湖北黄安县天台山芦花冲逝世,时年31岁。

图片6.png

沈雁冰和沈泽民


张国焘与张国庶

张国焘(1897—1979),江西萍乡人。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曾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根据地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利用“肃反”诬陷杀害了许多革命干部。后擅自放弃鄂豫皖、川陕苏区。1935年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师后,任红军总政委。长征途中,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会议,批判了他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但他拒不悔改,并于1938年4月逃往武汉,投靠国民党特务集团。1979年12月3日病逝于多伦多老人病院。

张国庶(1905—1930),张国焘的弟弟。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由中共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攻读政治。1929年冬回国任中共中央巡视员,到上海各区巡视工作。同年3月,赴九江重建中共江西省委,任省委书记,1930年5月29日,中共江西省委、共青团江西省委及其交通机关和中共九江中心县委及其所属支部等全部被破坏,张国庶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0余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捕后,当时国民党南昌警备司令张辉瓒亲自派员审讯。张国庶受尽酷刑后于7月5日被绞杀,尸体被抛入赣江,时年仅25岁。



惠浴宇和周惠

惠浴宇(1909—1989),曾用名惠美琬,江苏灌南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去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次年9月被捕入狱,在敌人长达7年的残酷折磨面前,始终坚贞不屈。出狱后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起任新四军江南挺进纵队大队指导员、中共苏中工委书记、苏北临时特委书记、苏北特委副书记、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警卫团政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七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惠浴宇先后任苏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先后任中共苏州市委书记,南通市委书记、市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华东局常委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蒙冤达10年之久。平反后,惠浴宇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小组组长、江苏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主席、省委书记等职,1980年重新担任江苏省省长,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病逝。

周惠(1918—2004),原名惠珏。惠浴宇之弟。1937年参加革命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也为了不连累家里人,他改随母亲的周姓,名惠。1938年去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起任中央北方局群委秘书、偏城县工作团团长、中共夏津地委书记、湖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兼中共益阳地委书记等职。1952年起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和省委常务副书记等职。在庐山会议上,周惠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坚定地站在彭德怀一边,被批为“彭黄张周周”。一贯主张“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的毛泽东,抓起笔在文件上把第二个“周”勾掉了。毛泽东的挥笔一勾,将周惠勾出了“反党集团”,但周惠并没有因此被勾掉自己政治上的磨难,从1959年到1977年,将近二十年的寂寞陪伴着这位坚持真理的共产党人。后来陈云在和周惠谈话时曾说:“我们都是十年,你是二十年,不容易呀!”1977年,周惠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二书记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同年担任第一书记。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2004年11月18日周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王树声与王宏坤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第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王宏坤(1909—1993),原名王宏春。王树声的堂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十一军排长,三十团团长,第十师师长,第四军军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1942年12月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1947年9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同年12月兼任桐柏军区司令员,后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军长。1949年5月任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5月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6年3月任海军第二政委。是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1984年4月6日,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给予王宏坤同志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1988年7月15日,经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批准,授予王宏坤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王宏坤病逝。


邹家华和邹竞蒙

邹家华(1926—),其父是我国著名新闻人、中共烈士邹韬奋。上海市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松江省哈东地委秘书,宾县常安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学习。先后担任沈阳第二机床厂副主任工程师、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代厂长、厂长。196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文革”开始后受冲击,下放劳动。1973年7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2年4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6年12月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88年4月任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91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邹竞蒙(1929—1999),邹家华之弟。 1956年至1961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气象系学习,接着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1973年起先后任中央气象局负责人,国家气象局局长,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世界气象组织执理事会成员、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邹竞蒙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致力于气象事业的发展。1987年5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十次世界气象大会上,邹竞蒙当选为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他是中国参加国际气象组织以来在该组织中担任的最高职务,也是中国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中首次担任主席职务。此后他致力于国际气象合作,团结本组织全体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组织和指导世界气象工作,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在气象事业方面的差距做出了不懈努力,很好地处理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受到了众多成员,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好评。1991年5月,在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十一次大会上,邹竞蒙被连选为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候补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延安红云平台依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综合整理,文字略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