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日期:2020-08-10 09:47:39         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徐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这一重要讲话有力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行动指引。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其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过去干革命搞建设,还是今天促改革谋发展,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虽然时代不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但是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却从未改变,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全部工作的价值指向和根本追求,人民至上彰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高度使命感和强烈的人民意识。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的生动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今天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党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同心合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印证了人民至上的实践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动力源泉。唯有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利益摆在首位,才能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净化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自我提高、自我革新;才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才能增强执政本领,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成为时代先锋。

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无论是从党的历史视角看,还是从党的理论视角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弘扬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全新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既是党的宗旨和性质的体现,又明确了未来的发展归宿。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首要,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

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了发展的趋势,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中国梦是人民的梦,由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来实现,中国共产党要发扬民主,汇聚民智,以人民为师,向人民讨教,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从人民的实践中获取执政智慧,推动各项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不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只有以更坚定的信心和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才能持续提高综合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只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为改革源源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坚持人民至上绝不是空口号,而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注重公平正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有着更高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使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各项权利,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党的职责所在。要以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处理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保障人民公平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权益。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做到各项工作符合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接受人民监督,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不做有损于人民的事。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为民造福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能否妥善处理既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适应新变化,着力解决好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环境、交通等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产生活资料,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将财政支出向民生事业倾斜,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着力解决人民的心腹之患,筑牢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民生之基。要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当前最紧迫的民生工程,要着力提升扶贫实效,因地制宜,以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产业扶贫等举措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更加注重利益协调。面对复杂多元的利益新格局,必须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科学有效、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搭建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照顾各方面群众关切的平台。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程序化利益诉求表达,多渠道多形式汇集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规范化利益获取行为,通过法律和道德完善利益约束机制,维持社会良性运转;制度化调节不同利益群体冲突,保障各方面群众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当前新的利益格局下,要注重改革的协调性、整体性、系统性,寻求各方面利益关系结合点,优化利益分配格局,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