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政行文
把握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
日期:2020-06-29 09:36:59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振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要把握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中可以在三个维度上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彼此对应关系。

简言之,“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所喻指和体现的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辩证关系。这里的“绿水青山”指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金山银山”指的是经济发展成果与物质财富。一般说来,人们的愿望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换句话说,就是既要通过发展经济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但当两者一旦发生矛盾时究竟应怎样处理呢?也就是说,在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两者关系上,如果发展经济必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这种急功近利的所谓“发展”要不要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中外历史上那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有很多。恩格斯曾对这种现象作出深刻阐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实践证明,用牺牲“绿水青山”的办法换取所谓“金山银山”最终只能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往有的地方搞得那种所谓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其实都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出现矛盾时,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作出果断抉择——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其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体现了二者之间的互融互补关系。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喻指和体现的是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兼顾性、互补性。实践证明,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犹如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统一。有的人仅看到二者之间对立的一面,而看不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和统一的一面,认为要绿水青山就不可能有金山银山,要金山银山就必须放弃绿水青山。正是在这种片面化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一些地方选择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最终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且也没能使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互补互动关系角度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有绿水青山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但获取金山银山必须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前提,金山银山必须建立在绿水青山的坚实基础之上。

其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角度来说的。任何矛盾的双方表面看是彼此对立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其实是内在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彼此还可以相互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绿水青山作为金山银山的基础可以为创造金山银山提供条件;二是利用绿水青山可以直接创造出金山银山,特别是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直接变成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不断“产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高度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把绿水青山当作宝贵资源,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气、聚集财气,努力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美丽多姿的绿水青山为我们带来富饶丰盛的金山银山。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