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技术革新运动
日期:2022-11-2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焦润明 高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工矿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展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技术革新运动,努力生产、厉行节约,集最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援前线,为抗美援朝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开展技术革新与改造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抗美援朝是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志愿军作战部队遭受伤亡较大,前线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战争物资消耗巨大,举国之力艰难组织后勤保障,可谓前所未有。

抗美援朝不仅是军事上的直接较量,更是综合国力的殊死一搏。1950年11月17日,东北局颁布《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全力支援前线厉行精简节约的通知》,标志着东北地区从建国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开始向战时经济体制转变,肩负起为抗美援朝提供最坚实物质保障的重任。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下,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以“研究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即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技术革新运动。1950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目前已在全国的二十四个省及十三个城市中迅速广泛开展。”该社论还重点介绍了东北各地技术人员、工人技师为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技术革新与改造,如“若干机械装置及作业的改进”,采用“高速切削操作法”“火焰淬火法”等等,标志着以技术革新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已经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当时西方各国对中国全面实施技术封锁,只能自力更生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抗美援朝总后方的东北地区积极应对,各工厂主动承担了武器弹药、军需产品、医疗药品器械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研发生产任务,重点解决前线部队战时迫切需要的武器装备,“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前线什么时候要,我们就什么时间给”。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急需 10万把军镐用于前线工事修筑,沈阳重型机械厂全体职工克服重重困难,采用“串联铸造”等新工艺,在20天内生产10万把军镐,按期交付,后陆续研制28台军工厂制造弹药急需的精压机、粗压机、胶化机、缩小机及其他军工生产设备。面对美军以坦克为主的机械化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缺乏针对性武器、战损严重,迫切需要国内研发生产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沈阳五二工厂、大连八一工厂的科技人员攻克反坦克火箭弹的生产技术难关,研发大量反坦克武器。五二工厂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炮和炮兵火箭炮、60及82迫击炮,测绘仿制美式105榴弹、120迫击炮、苏122榴弹等,共研制126种产品,其中有24种产品批量生产支援前线。八一工厂从1950年至1953年,共生产各类炮弹、火箭弹144万余发,炸药包8400余箱。五七工厂突破炸药生产技术难关,大批量生产前线急需的炸药,为抗美援朝提供了有力保障。

1951年,沈阳橡胶三厂自行研发660×160和480×200两种规格飞机轮胎,解决了苏制米格-15战斗机的备胎问题。同年,沈阳空军五厂临危受命,着手研制飞机副油箱、起落架、尾翼、副翼等零部件。沈阳橡胶五厂为支援抗美援朝,研制米格-9歼击机座舱密封胶带,赶制胶船、浮桥。为了支援朝鲜前线,鞍钢工程技术人员亲临生产第一线,克服重重困难,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军用品。抚顺制钢厂为增加特殊钢生产,冶炼出抗美援朝急需的大口径炮钢,为志愿军作战提供有力保障。

为解决保障前线官兵生命安全的药物与医疗器械,沈阳东北制药厂等各大医疗、制药厂积极研发,保障战时的医疗器械与药品需求。东北化学制药厂先后研制成功并生产了对抗美军细菌战用的杀虫药、杀鼠剂和杀菌剂等原料药及麻醉药品,还进行了百乐君、氨苯磺胺、普鲁卡因、维生素C等化学合成新产品的试验研究。从1950年至1953年,东北医疗器械一厂共生产手术器械刀、剪、钳、镊130多万件(把),各种消毒器4.3万台。东北医疗器械二厂在抗美援朝3年间,共生产甲、乙、丙3种手术器械包2000多个支援朝鲜前线。同期,东北精密医疗仪器厂试制成功400毫安X线机、450瓦超短波治疗机,后试制并批量生产出各种消毒器、恒温箱、蒸馏水器、菌苗培养箱等7大类、47个品种规格医疗器械产品。

为支援抗美援朝前线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既解决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卡脖子”问题,又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打下建立现代化国防军的物质基础。

技术革新运动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奉献精神

东北各厂矿企业职工以无比饱满的热情“挖潜力”“找窍门”,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许多重大技术难关获得突破。如沈阳市机械局属机器六厂新加工车间工人高光珍创造了“多刀多刃切削法”,随后该法在沈阳各厂推广,生产效率平均提高50%。沈阳市1951年8月至10月,共提出窍门、合理化建议5945件,已实行的有4578件。单是机械局系统10个工厂的窍门和合理化建议就给国家创造了240亿元的财富。同时,发挥我国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技术革新运动的重要内容。如推广“郭瓦廖夫工作法”,学习“新产品试制快速作业法”和“高速切削法”等,丰富了新技术革新运动的现代内容,增强了抗美援朝军事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技术革新为主要代表的爱国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除了直接支援朝鲜前线,又集合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争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技术革新运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工人阶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研发、技术改良、学习外国生产技术经验等,不断完善东北的工业体系,奠定了东北工业基地在国家工业化发展的主导地位。战争结束后,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工业化建设,率先引领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开展。在爱国生产竞赛、增产节约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如全国劳动模范马恒昌,不断打破生产纪录的赵国有,反坦克武器研发专家吕去病,航空技术攻关尖兵马德有,鞍钢老英雄孟泰,技术革新标兵王崇伦等。他们发扬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百折不挠、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