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民间大使”
发布日期: 2019-05-10
阅读次数: 758
收藏:
分享:
原标题: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民间大使”
“希望通过频繁的高层访问,将尼泊尔和中国的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使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增进、获得感更加充实。”5月4日,西安医学院教授拉吉姆刚回到西安,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讲述了这次北京之旅的感受。
尼泊尔高层官员访问西安医学院中尼友好拉吉姆医学实验室
这次北京之旅,他陪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出席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此前一周时间,他也一直陪同其对陕西进行友好访问。
2018年6月,西安市政府向拉吉姆颁发了“尼泊尔—西安市民间大使”聘书,请他协助西安与尼泊尔展开友好交流与合作。作为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尼泊尔人,拉吉姆感到无比自豪。
为什么他能获此殊荣?他和陕西到底有什么渊源?
1998年,17岁的拉吉姆怀揣梦想只身来到中国求学,从来到中国的那一刻起,便和这个东方古国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此便搁不下也放不开了。后来,他成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现为西安医学院教授。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多,当得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地震,拉吉姆的心也随之震动。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积攒了半年的10350元生活费捐给了灾区,随后又赶赴灾区支援抢险。
2013年3月,由拉吉姆倡议成立的尼中妇女友好关系协会,组织50多名中尼两国医生、记者、学生,每天深入7个尼泊尔农村,用3天时间向妇女普及卫生、维权等知识。
拉吉姆陪同友人游览兵马俑
拉吉姆一直在为组建类似的民间友好交流社团孜孜努力着。2015年3月,面向所有来华尼泊尔人的喜马拉雅两岸友好交流会也在他的协调下成立。“每年,这些民间社团组织都会开展30余次活动,对中尼两国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说到这里,拉吉姆欣慰地笑了。
在拉吉姆的推动下,2016年3月,西安医学院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发起成立“中尼友好拉吉姆医学实验室”。当年3月25日,尼泊尔总理奥利受邀访问西安医学院并发表主旨演讲。作为西安医学院“中尼友好拉吉姆医学实验室”主任,拉吉姆将中医药与尼泊尔传统医药相结合,开展了中药白藜芦醇对胰腺炎作用的系列研究。
2018年,拉吉姆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西安市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西安友谊奖”。
“在尼泊尔还有人不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20年间,我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亲眼看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变化。我有义务,也愿意将中国真实的发展状况传递出去。为此,我做了网站,还多次接受尼泊尔媒体采访,告诉尼泊尔人中国的变化,以及中尼关系稳定发展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好处。”拉吉姆说。
拉吉姆常年奔波于中国、尼泊尔两国之间,飞行里程数加起来能绕地球近5圈。尤其是在假期回到尼泊尔,拉吉姆便成了各家媒体炙手可热的访谈嘉宾。他从不放过任何介绍中国和陕西发展成就的机会,希望能够借此推动两国民间加强往来。因此,拉吉姆常常被尼泊尔媒体戏称为“不领工资的中国宣传员”。
2016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时强调,双方要加强在旅游、教育、文化、青年、媒体等各领域各层面的交流合作,让中尼友好的大树根深叶茂。2019年4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两国立法机构、政党、青年、智库、媒体、地方等交流,筑牢中尼友好民意基础,推动中尼友好合作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这两次重要时刻,拉吉姆都有幸见证。现在,拉吉姆已经在工作日志上写满了关于推动中尼友好交流等各项工作计划,正一件一件推进。“我在陕西生活了20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意为中国、为陕西做更多的事情。”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加上时不时冒出的几句陕西方言,流露出拉吉姆对中国、对陕西的深情厚谊。
责任编辑:时玮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