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上丝绸之路绽放璀璨的文明之花

  • 信息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10-09 责任编辑:黎灵寿 程兴华
  • 发布日期:2019-04-23
  • 阅读次数:586
  • 收藏:
  • 分享: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13年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从此,曾经的商贸古道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重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非简单的历史重复,也非单一的商品贸易,而是通过交流交往,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追寻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展示独特的文化,呈现历史的风貌,唤醒文明的记忆,这才是海上丝绸之路应有的打开方式。

  文明因交流而久长。从历史沿革看,海上丝绸之路本身就是大宗商品贸易的缩影。隋唐时,由于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后来,随着大宗物品的变化,又被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在贸易过程中,带来了文化的交流碰撞,铸就了这条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率领庞大的商贸船队对外进行商品贸易的同时,传播了儒家文化和妈祖文化,也把异域文化带回了中国,让不同文明有了亲密的接触。今天,我们开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核心就要促进彼此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这样海上丝绸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普惠各国人民。

  文明因包容而大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键就在于和谐包容。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还是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和谐相生,中华文化始终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力。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纪录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用生动的文化细节再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气质,在鲜明的岭南风格中融入异国文化。主创团队历时近3年,先后到30个国内城市及16个国家取景拍摄,透过现实场景显影历史图像,跨越时空重绘海上丝路的人文地图,传递了“文明互鉴、互利合作、发展共赢”的美好愿景。

  文明因益彰而璀璨。“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互鉴中,中华文化并未因郑和下西洋带来异域文化所没落,沿海各国也并未因中华文化的传播而失去自身特色。

  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用17年的亲身经历,对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成为世界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不仅在欧洲引起极大轰动,而且让中华文化得到了宣扬传播。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守住各自文化特征,尊重各国文化理念,百花齐放,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秉承这种文明理念,我们才能让海上丝路绽放出璀璨的文明之花。(张继)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