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是圣地延安最常见,最普通的建筑。有土的、石的,也有砖石结构的。在宝塔山下,杨家岭上,延河两岸的川道,山沟里,到处可以看到一排排,一孔孔朴素、壮观的窑洞。
拱形的窑顶上,安装了电灯,洁净的窑壁贴着彩色的“炕围”。清晨,你拉开窗帘,一缕缕阳光从各种图案构成的窗棂里投射进来,窑里顿觉敞、明亮……
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
延安的窑洞肃穆庄严!
春来,窗前桃花似火,燕飞蝶舞;入秋,梨枣串串,满园芬芳;每到春节,雪白的窗纸上又贴上鲜红的春联、窗花……。一场雪后,延安变成了银色世界。银山、银河、银树,映衬着窑洞,远远看去,那一孔孔窑洞好似一束束红梅。更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这花,这火,把圣地延安点缀得分外绚丽多彩!
同志啊,你说这延安的窑洞美不美?
当你攀着晚霞登上宝塔山的时候,那一孔孔,一排排窑洞将变得更为美丽、神奇!啊,是哪儿飞来一座座高楼?是谁撒下了万颗星斗!
俯首闻延水细语,侧耳听宝塔讲述,那每一孔窑洞都有着光荣历史,充满着动人的故事,那每一颗星斗,都闪烁着灿烂的革命光辉!
毛主席曾对前方回来的一些干部们说:“延安的窑洞是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现在,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也是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
可不是么?自打一九三五年十月,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陕北,红太阳就照亮了延安的土窑洞!
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普通的八路战士一样,穿的粗布衣,吃的小米饭,住的土窑洞。毛主席初到延安时,住在凤凰山下的一个破旧的窑洞里,窗前的一道黄土墙把窑洞堵的整天照不着太阳。窑里生着火盆还凉森森的。每天早晨,门缝里,窗纸上凝结着厚厚的一层霜花……。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为革命日以继夜地开会、写作、批阅电文……,度过了多少难忘的日日夜夜!
因工作需要,毛主席搬过好几个住处。在王家坪、杨家岭和枣园,毛主席住的都是窑洞。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就住了十三年的窑洞!
啊,灿灿的星斗,闪光的窑洞,请你告诉我,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曾伴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分享了领袖多少战斗的欢乐与艰辛?
就在这普普通通的窑洞里,伟大领袖挥笔如神,写下雄文卷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就在这普普通通的窑洞里,伟大领袖泰然自若,指挥着雄兵百万,南征百战!
就在这普普通通的窑洞里,曾发生过多少震惊世界、永垂史册的事件,谱写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光辉诗篇!
就在这普普通通的窑洞里,先后开办了“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国女子大学”等二十多所学校,培养了十余万名革命干部,给祖国的每一角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延安的窑洞啊,您是革命的“摇篮”,您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课堂!
今夜,圣地延安的节日之夜,那窑洞里的灯火为什么如此明亮耀眼?
延安的窑洞啊,有多少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您温暖的“襁褓”里成长!有多少美好的理想、宏伟的规划在你的怀抱孕育……
亲爱的同志啊,看到这些,听到这些,谁能关得住感情洪流的闸门呢?
——延安的窑洞啊,我爱你!
(延安红云责编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