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欲之祸——从疫情想到保护野生动物

  • 信息来源:原创
  • 发布日期:2020-02-27
  • 阅读次数:1498
  • 收藏:
  • 分享:

5e571db4067d7.jpeg

人皆有口,口俗称嘴巴。嘴巴的功能,在我看来,不外乎两条,一是吃饭,吸取营养,维持生命;二是说话,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相对而言,吃更显重要,十天八天不说话没关系,三五天不吃不喝你试试?

人不吃不行,但吃什么,怎么个吃法,却大有讲究。该吃的东西你吃,不该吃的东西你就不能乱吃,比如有些野生动物,你就不能随便去猎吃,吃了往往就会肇祸。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天道昭昭顺其自然!

口口声声追求生态平衡的人类如果肆意破坏生态,闯入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禁地,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是迟早的事。自然的生态食物链有其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当有一个环节出现挤占跨越或者空缺以后,必然会导致自然界报复性的灾难。

庚子年伊始,从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闹得人心惶惶,国家不宁,全国人民都紧急动员,投入了抗击防止疫情蔓延的人民战争。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但是,也要承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为这场不期而遇的疫情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有很多值得总结的教训和反思的问题。

5e571fd1dac8e.jpg

我想到了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因为滥食野生动物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巨大隐患,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起因即传染源到底来自哪里,目前还未有最终结论,有关科研机构和疾病防控专家们正在探究。社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自野生动物,说可能与有人交易和滥食果子狸、穿山甲、蝙蝠、蛇之类的野生动物有关。

其实关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会传染人类的事不是什么新闻了。可总是有人不长记性,不改贪吃“野味”的毛病。2003年闹过一场“非典”,那时大自然已经警告过我们,人类和野生动物,要和平相处,各有各的活动领地,各吃各的食物,各玩各的玩偶,各安其事,但总有人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大哙异新之食,亵渎了食物链的规则,冲击破坏了自然生存的法则,也就得到了比警告更严重的后果。

也许果子狸、穿山甲、蝙蝠、蛇们而今正躲在阴暗中偷窥嘲笑,看人间忙忙活活来来往往,看人类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不敢握手不敢正视不敢拥抱…一不小心就被划到了亲密接触的传染对象或疑似病例。而这些已经有了几万年进化史与恐龙同框过的小动物们失去了同伴,濒临灭杀之际,被迫无奈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用人类愚蠢付出的代价祭奠它们的哀伤。

5e571e03495f2.jpg

拍着良心说句实话,今天的局面真的不能怪那些带病毒的动物们,它们恐怕也不知道上帝都在它们的躯体里藏匿了那些病毒,怪只怪那些有异常口欲而破坏生态平衡的人类,怪那些贪吃乱吃的嘴巴。俗话常说“病从口入”,口欲之祸,害人害己,误国误民。

其实,为保护人类和生态自然平衡,防止捕猎滥杀及食用野生动物,我们国家早就制定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法律明确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可是有些人为满足自己的“口欲”不自觉,有的人为赚取银子不守法,有些地方和政府监管部门也把法律不当回事,监督管理不严,致使非法偷猎滥杀、运输、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最近,为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再次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目的就是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这次疫情劫难过后,我们的一些地方,一些人是否还是不长记性,依然故我?是否还要等待下一个不会再有十七年这么长时间的疫魔降临?

但愿人们都能接受血的教训,不再重复曾经的错误,不再发生破坏生态自然平衡的“口欲之祸”。

5e571e4e5ea0c.jpg

(作者:张朝辉,系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总会计师)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