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 信息来源:原创
  • 发布日期:2020-02-20
  • 阅读次数:1541
  • 收藏:
  • 分享:

——从郑板桥的一首诗说起

疾病,包括突发性的传染病疫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无法绕过的难题。疫情一旦暴发,对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物都是严峻的考量。

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反映人民群众同疾病疫情作斗争的诗歌佳作,也有赞颂关心民间疾苦,积极组织领导群众抗灾防疫的官员和批评、告诫、揭露、鞭挞那些置百姓生死于不顾的官僚权贵的诗词作品。比如最早的《诗经》中,有关疾病和医药(尤其是草药)的诗句就有许多。唐代的杜甫、卢纶、韦应物、白居易,宋代的陆游、苏轼、辛弃疾,清代的郑板桥、龚自珍等,在这方面留存的诗词作品也不少。

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就很值得一读。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于郑板桥和他的这首诗,好多人都熟悉。但是对它的写作背景和深刻意义,你了解吗?

其实,这首诗就产生于一场抗灾济贫的斗争中。诗人的创作意图就是提醒和告诫为官当政者,要时时刻刻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生活。

郑板桥的真名叫郑燮,字克柔,号板桥。1693年出生于江苏兴化,祖籍苏州。1766年去世,活了73岁。他是康熙时代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今潍坊)当过七品县令。官虽不大,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县(区)长吧。可他为官清廉,主政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改革弊政,勤政廉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平民百姓的利益。史书说他在任期间,“衙门无留积,乡间无冤民”。应该说是一个政绩显著,勤奋为民的县官。但在当时那种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中,像他这样踏踏实实为民做事又有几分文人清高的官员,往往是吃不开的。郑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觉得自己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后辞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诗、书法、绘画都很有功底,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清代响当当的文人书画名家。

郑板桥的这首诗,是他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时,为了反映当时的灾情和民意,给他的一个名叫包括的上级领导人赠送了一幅《墨竹图》,在这幅图上题写了这么四句诗。诗的原题是《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后来人们嫌读起来太绕口,改成《墨竹图题诗》。

郑板桥写这首诗那年(1746年),山东发生严重的旱蝗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哀声遍野。潍县原本繁华大邑,此时成为重灾区之一。抗灾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县令的郑板桥几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赈灾工作中去,他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赈济,一方面动工兴修城池,为那些逃荒避难无家可归的饥民提供生活和吃饭的地方。他责令豪门大户人家轮流在路边向灾民施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供免费早餐、午餐,供老弱病残充饥。同时,郑板桥省吃俭用,把自己微薄的俸禄也捐给了灾民。郑板桥忧国忧民之心,由此行为举动和在他的诗中可见一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字里行间,充满着爱民之心,怜民之情,忧国之声。这既是郑板桥勉励鞭策自己的警示铭,也是用委婉的方式来提醒和告诫自己的上司及官场同僚们,任何时候都不要高高在上,不能忘记黎民百姓和民间疾苦,应把老百姓大大小小”一枝一叶”的事情都放在心上,要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而不能光是当官,不为民做主。

一个封建时代的县吏也就是戏剧中的“七品芝麻官”,能做到这一点,还是难能可贵的。

由此联想到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

庚子年新春,从“九省通衢”的武汉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扩散迅猛。如何应对疫情、战胜疫情,对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每个党员和公务员都是一场大考。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都没有忘记“初心”和“使命”,都在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救人民群众之所难。无论是在抗疫霾一线前沿阵地,还是在防止疫情蔓延扩散的大后方,都能望见迎风飘扬的党旗,都能看到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身影,都能听到“我是党员,我要报名去支援武汉”“我是党员,我来执勤”的声音。这也正是我们大战病魔疫情的“主心骨”,是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不过,也有那么极少数的地方官员和一些相关机构,在疫情面前表现软弱涣散,不敢担责,无所作为,甚至冷漠无情,逃之夭夭,只顾自己,不顾人民群众,连一个封建时代的县官郑板桥都不如。

当前,战胜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国之大事。作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既要有忧国忧民之心,时刻关注和注意倾听“民间疾苦声”,更要有爱民为民之行,在抗击防控疫情斗争中,要根据所在地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而不是停留在开会和统计报表、空喊口号上。“一枝一叶总关情”,要从全局着眼,从一枝一叶的细微处入手,比如防疫中群众最需要的医药、防护、消毒用品如何解决?解除封闭管理后人员的流动问题如何科学疏导?企业生产复工、学生返校上课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何应对?被疫情耽误了的工作和造成的损失如何弥补?防疫和其他日常工作如何统筹兼顾等等,一些看起来细微的问题,都应该考虑周全,部署到位,举措适当。人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招不慎,前功尽弃。不可粗心大意,不能顾此失彼。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