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三原孙家兄弟

  • 信息来源:咸阳日服
  • 发布日期:2019-08-28
  • 阅读次数:344
  • 收藏:
  • 分享:

三原县武字区的孙平章、孙太章、孙铭章等兄弟是渭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在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

孙平章是渭北农民运动的先驱之一,1898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04年,孙平章随父母从湖北均县逃荒到三原陵前焦村定居。1926年冬,孙平章担任武字区农民协会四分会主席兼义和村农民协会主席,发动群众进行打土豪、分粮田、抗捐抗税抗派款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群众进行打土豪,他秘密联络耀县、富平、高陵、临潼等地的地下工作者,并把自己的家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点,党的许多重要干部都曾先后在他家住宿、开会。1928年2月至1930年10月,孙平章相继担任武字区红军游击队副队长、中共武字区区委书记兼鲍四庙村党支部书记、中共三原特支组织委员、特支书记,与黄子文一起发动农民开展“交农”斗争,开展筹赈运动,赈济了大批灾民。1931年4月,孙平章与候守愚、唐玉怀、王曲贤等,组织群众在心字区、武字区及耀县西原、富平西部开展打土豪、抗粮款斗争,带领群众先后分了50多家地主豪绅的粮食,镇压了对抗分粮的四分区区长崔福成。中共武字区区委恢复建立后,孙平章任区委委员,参与组建革命武装。1932年5月,孙平章被推选为渭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肃反部部长;9月,任渭北革命委员会财政部部长。1933年6月29日,孙平章不幸被富平张德润民团逮捕。敌人对孙平章行刑逼供、残酷拷打,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遂被张德润民团杀害于长坳西城门口,时年35岁。

孙太章,1912年出生,中共党员。先后参加渭北灾民自救军、武字区武装赤卫队、武字区游击队等革命组织,在耀县西部、富平县石川河以西及三原县的心字、武字两区带领群众开展抗粮、抗款、抗捐、抗税、抗债斗争。1932年5月31日,三原民团团长李养民率部围攻武字区,共产党员孙太章和中共武字区委委员候守愚、王曲贤及革命群众张树宏被捕。同年冬,候守愚、王曲贤、孙太章、张树宏与4月12日被捕的武字区委书记马先民被敌人解往西安,12月23日在西安新城东北角被敌杀害,推入枯井。后张树宏带伤从枯井中攀爬出,死里逃生,返回武字区。

孙铭章是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骨干之一。1931年5月,孙铭章任中共武字区委委员、武字区武装赤卫队队长,在区委的领导下,组建革命武装,带领赤卫队在武字区和富平边界、耀县西原等地打击土豪劣绅、镇压反革命分子及顽匪。1932年,孙铭章相继担任武字区游击队队长、武字区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武字区委书记。他与黄子文、唐玉怀等在武字区领导群众进行分粮斗争,三原国民党当局受到极大震动。在黄子文为陕甘游击队扩充游击队员期间,孙铭章按照区委的安排,积极发动群众,动员了一批党员青年北上陕甘边地区,参加了陕甘游击队。为了增强武装实力,他与韩文禊千方百计筹款,并委托黄子祥、孙平章、孙海章在富平庄里、美原镇购回驳壳枪3支、手枪一支、步枪一支。孙铭章带领武字区游击队在根据地周边一带打游击,消灭地主和民团武装,打击和削弱了反动统治势力,鼓舞了渭北人民的斗志,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