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古镇位于延安市子长县城瓦窑堡以西15公里处,是原安定县的县治所在地。1942年5月,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县城迁至现在的瓦窑堡镇,改名为子长县,安定县降格为安定镇至今。全镇总土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0708人,大多集居在麻河川、中山川、秀延川。镇内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子(长)靖(边)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镇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地质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大规模长久开发的价值。
安定镇依山傍水,是一座饱经风雨的沧桑古镇,是古代丝绸之路北线最著名的商贸物流中心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称“边镇之咽喉,西塞之要径,秦关之保障”,并有“翠山献(yǎn)屏拱、河水环澜”的怡人风光景色。悠久的历史沿革、特殊的地理位置、长久的纷乱战事,造就了安定融汇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和黄土风情文化为一体的古镇风情。自隋唐起即为边关要塞,元朝开始设县,历代为当地政治中心。安定镇是陕北目前保存最好的宋明古镇,镇内钟山石窟群、明代古城墙、清代窑洞和民国衙门旧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探古寻幽。
古镇境内文物丰富,位于镇东侧的钟山石窟群,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千余年凿建而成。钟山石窟共有18个石窟,目前开掘的是整个石窟群中的5个,其中以中窟规模最大,内有大小佛像1万余尊,故称“万佛岩”。钟山石窟被中外专家誉为“全世界罕见的石窟”、“中国第二个敦煌”、“ 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