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柳、西凤酒,不抵姑娘手。在解放战争中,凤翔妇女为解放军制作军鞋、袜子、手帕、提包等物资,仅军鞋就制作了6.5万多双。此外,根据《凤翔县志》记录的数据显示,凤翔群众支援前线粮食22.4万公斤、大车990多辆、民夫6000多人,另有马草、担架、驮骡、拉车牲畜等物资,曾获“奋勇支前”锦旗。
在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五组,有一面高约9米的土崖,依崖建着数孔窑洞,窑洞经过修葺,挂着作战室、电讯室、会议室等牌子。紫荆村村干部李斌介绍:“1948年4月,彭德怀司令员指挥西府战役时,就在这些窑洞里开会、工作。”时间拨转至当年4月,为调动延安、洛川守敌,彭德怀司令员率西北野战军打响西府战役。24日,指挥部来到凤翔县紫荆村,驻扎在该村蒲姓村民家中,在村民热情帮助下,蒲家院子前面的倒厦房中设起了电台,后面窑洞作为开会办公的地方。彭德怀一到,便挂上军用地图,随即掌握前线作战情况,分析敌我形势,研究作战方案。
当晚,彭德怀主持召开重要军事会议,部署攻占宝鸡的战略。西府地委和凤翔县委的严克伦、邰光瑞也参加了会议,20多人齐聚蒲家窑洞。彭德怀在会上讲西府战役的目的是攻取宝鸡,计划在宝鸡一带消灭胡宗南部3至5个旅,建立麟游山根据地。给地方上的任务是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反霸减租,搞好支前工作。接到任务后,邰光瑞连夜回城,部署支前工作。《凤翔县志》记载,按照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部署,中共凤翔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全县动员大车150多辆,从虢镇到两亭运输布匹和战利品;组织担架队,将宝鸡转来的伤员送到山区;游击队协助主力兵团侦察、带路;收编国民党地方武装,打击溃散之敌……
26日拂晓,解放宝鸡战斗打响,激战一天,国民党守敌全部被歼灭,攻取宝鸡战役胜利。28日,部队撤出宝鸡。紫荆村老人讲,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是支“仁义之师”。4月24日凌晨,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到达凤翔县城,遇到一场大雨,为不打扰群众生活,被淋得浑身湿透的战士们在街道屋檐下坐着休息,一直到天亮。当年4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部队每到一处,就在当地党组织配合下,打开国民党粮仓,把积存粮食发给群众度饥荒。
蒲仲平老人回忆,当年自己还小,曾在窑洞里看见一个宽脸盘的指挥官,见到小孩笑吟吟的,说话客气,把村民喊“老乡”,后来才知道,这位指挥官就是彭德怀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