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延安:传承红气象 助力红苹果
宝塔区气象局正在作业的高空探测放球系统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地处延安城东北方向的清凉山是一座“革命山”“新闻山”,当时的新华通讯社总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中央印刷厂均坐落于此。而鲜为人知的是,清凉山也是一座“气象山”,在这里孕育了我国气象事业的源头——中央军委三局气象训练队。
如今,人民气象事业的种子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但当初延安气象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红精神”未曾改变。
位于延安中学的美军观查组原住址
秉承红色精神 加快现代化建设
1945年八路军在清凉山举办了第一期气象培训班,随后中央军委组建了八路军总部延安气象台,开创了人民气象事业的先河。建国后,延安孕育人民气象事业的历史使命告一段落,随着时代变迁,延安气象的“军事色彩”逐渐淡去,但延安气象事业的发展脚步却未曾停歇。
今年刚好70岁的任宗启曾在延安气象局担任业务科科长,自1968年在吴起县参加气象工作,到2009年退休,任宗启为气象事业奋斗了40年。4月24日,记者见到了从南京赶回来的任宗启,他精神抖擞,乐此不疲地讲述着在吴起站工作的日子。
当时吴起县气象站虽是国家基本气象站,但设备还是特别落后,任宗启他们采用着最初的目测的方式记录着天气基本情况,单是云层就有20余种,全都要熟记于心。
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艰苦,但大家工作积极性很高。任宗启和其他同志每天定时3小时进行气象观测,用电码编报的形式向兰州气象区域中心上传气象资料;承担每小时一次的航危报任务,定时向有关空军和民航机场传送气象情报,保障飞机的航线安全;编写“干旱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吴起县气候志”等小册子;到乡镇建立气象哨;积极向吴起县广播站投稿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及时开展土火箭防雹降雨试验。
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延安气象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延安市气象局现代办主任孙智辉介绍:1987年,延安市气象局引进了PC1500小型计算机,解决了人工手动输入数据编报问题,大大降低了错误率;2003年,延安气象人发起遥感观测,做出了第一张植被覆盖度图像;2010年后,清凉山上架起了多普勒雷达,气温、雨量、气压等气象数据监测已实现自动化,并且宝塔区气象局还拥有了我省第一个自动探空放球系统。
在机器不断现代化的同时,近年来延安市气象部门持续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18年延安市气象现代化综合评分达到94.71分,初步形成了具有延安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清凉山上根据原址复原的我国第一支气象训练队住所
传承红气象 助力红苹果
气象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只有扎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才能让科技成果惠及百姓。延安是我国苹果盛产区,产量占到全国九分之一。2018年延安市苹果产值达到128.7亿元,果农依靠苹果增收致富,而这其中气象人功不可没。
2018年4月2日,宝塔区气象局监测出接下来的4月4日至7日,该区将出现一次强降温、大风沙尘和弱降水天气过程,最低温度可下降至零下7摄氏度。当时正值苹果树开花之际,如果受冻,损失将十分惨重。
时刻把农业、农民放心中的宝塔区气象人当天立即通过短信、微信、微博、大喇叭、传真、网站等多种渠道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大风降温、降水消息),提示宝塔区政府及果农业部门提前做好冻害防御工作。
2018年4月3日12时,宝塔区气象局启动(寒潮)Ⅳ级应急响应,下发《关于做好4月4-6日大风降温、降水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认真安排部署果树花期防冻和大棚蔬菜防寒等工作,建议各单位高度重视,果业、农业等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果农的技术指导,做好防御强降温准备。
在得到气象局消息后,宝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集各镇干部让他们挨家挨户动员果农,做好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2018年4月4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点火”,宝塔区的果农在事先准备好的防冻窖里开始点火,短时间内改善了果园温度,有效阻止了苹果花受冻。
刘克斌是宝塔区枣园街道办庙沟村村民,他从1992年开始种苹果,如今26亩苹果地的收入让他生活得有滋有味。“去年因为低温很多地区果业减产,果农收入锐减,但我们这的果农还增收了,去年我卖苹果收入近12万元。”4月25日在他的苹果园了,刘克斌充满感激地说。
因为预防及时,去年宝塔区的苹果产业免遭重大损失。“一场霜冻,可能让我们做的工作一切归零。气象太重要了,谁不重视气象,谁就是不成熟!气象决定着整个果业的健康发展。”宝塔区副区长王文忠对此发出感慨。
责任编辑:时玮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